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森林里,一只乌鸦愁眉苦脸地跟朋友白鸽道别,说自己非要搬走不可。

白鸽不解:“你为什么非得搬走呢?”

乌鸦答道:“这里的人太不友好了,他们一见我就捂着耳朵,嫌我叫声难听,我实在待不下去了。”

白鸽沉默了会,说:“那你有没有想过?倘若不改变自己的声音,你搬到哪里,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乌鸦顿时哑口无言。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乌鸦定律”。

很多人都像乌鸦一样,认识不到自身的缺点,凡事都归咎他人,把自己当作“受害者”。

而这种受害者心态,正逐渐拖垮,毁掉你的人生。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事不顺时,比起抱怨别人,更应反躬自省,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人性最大的愚蠢,总把自己当“受害者”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位朋友抱怨他的邻居,说:“我新来的邻居太可恶了,每天半夜三更来敲我的门。”

别人问他:“那你怎么办?”

他答道:“我不理他,照样大声地吹我的笛子。”

看完是不是觉得很可笑?

明明“受害者”是邻居,可这位朋友却理直气壮地抱怨,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

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生活不顺,就归咎原生家庭,改变不了;

职场不顺,就归咎小人得志,行为不正;

人生不顺,就归咎生不逢时,运气不好。

总之,一句话,不顺心都是外界因素导致的。

这让人想到了心理学上有个叫“受害者模式”的心态。

“都是别人对不起我”、“都是别人的错”是受害者模式的典型特征。

据研究:人群中80%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受害者心态”。

拥有这种心态的人,遇事都向外归因,总觉得自己的不幸都是外界造成的,从不反思自己,而把相关的人、事描述得非常坏。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身边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当初看到大家都学历提升了,于是也报名在职自考。

原本信心满满,16门三年毕业,刚好她可以提前一年升职考试。

可结果,考了12门科目,她才过了三门。

人家考前一个月都用功读书备考,而她总说自考简单,考前又不认真学习,真正有效学习加起来都没有一个星期。

考试时,她傻眼了,嚼烂了笔头也不会做。

同时间报名的人,都按时间进度顺利毕业了,可她还在自考路上慢慢熬。

没考过,她抱怨出卷人不知人间疾苦出难题;抱怨自己上班太忙太累,没有时间复习;甚至还怪那些已经提升学历的人导致她报名考试……

人性最大的愚蠢,是总怨天尤人。

怨天尤人,不单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更是一种提前摆烂的放弃。

鲁迅曾说:“往往人一开始抱怨,事情就会加速朝他抱怨的方向前进。”

就像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虽然天赋过人,但性情懒惰,不勤奋读书,还总爱发牢骚。

当在科举考场屡屡失利后,他便整日怨天尤人,将问题归咎于妻子没有约束自己安心读书。

这荒唐举动被曾国藩知道后,愤怒写信回复道:“劣迹斑斑,不看书又不勤学,自暴自弃,怪得了谁?”

很多人以为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就可以免于对自我的责难,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谴责别人,为自己的失败找原因。

可这只能自我安慰而已,认识不到缺点,改变不了现状,只会陷入自我想象的悲情困境中。

一个人只有摆脱“受害者模式”,走出自我想象的悲苦困境,向内归因,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向外成长,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成熟的人,都懂得反躬自己

朱熹的《论语集注》里,有这样一段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一个成熟的人,懂得时刻反省自己。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中,刘备设宴劳军。

酩酊大醉时,刘备和庞统言语不和。

刘备发怒,大声责问庞统:“你胆敢如此对我说话,赶快给我退下。”

半夜酒醒后,刘备回想起自己对庞统说的话,十分懊悔。

第二天,他一大早起来,找人把庞统请到自己的帐中,说“昨日酒醉,口出不敬之语,触犯了您,请您千万不要耿耿于怀。”

庞统听后,说:“您与臣下都有失礼之处,怎么会只有主公错呢。”

说完,双方都向对方鞠躬,以表歉意。

看过一张颇有寓意的图,它的意思是: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瑕疵清清楚楚地照出来。

如果,每个人都能及时反省,及时改变,可能都有机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正如布朗宁所说:“能够反躬自省的人,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高露洁公司全球总裁立特先生,年轻时是一名推销员。

他刚开始推销香皂时,业绩非常惨淡。

他担心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面临失业,于是开始思考订单少的原因。

经过冷静分析,他确定产品或价格都没问题,最后总结问题是自己不会推销。

于是,每次推销失败后,他就会反省哪里做得不对,是表达能力不行?还是不够热情?

他甚至会在下班后,专程去拜访流失的顾客,询问并请教没有购买的原因,帮助自己进步提升。

很多顾客被他这种执着的态度打动,成为了他的忠实客户。

就这样,日积月累,他的销售能力越来越好,业绩也随之蒸蒸日上,最终被提任为公司总裁。

有句话说:“弱者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疯了;强者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想就通了。”

因为懂得反躬自省,他才得以摆脱困境,发展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提到一个公式:痛苦+反思=进步。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面对痛苦时,虽然会抱怨,但是会及时调整心态,直面过错反省吸取教训,纠正不足,这样才能进步。

而那些反躬自省后的领悟,日后都会成为你进步的台阶,助你步步生花,一路繁华。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学会改变自己,才能越变越好

推特上曾经有条点赞超过10万的博文:

最近我渐渐把“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换成“这件事是想教会我什么?”

然后,我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女主安迪的职场逆袭之路让人感慨很深。

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但却意外成为了一家时尚杂志社当助理。

繁琐的工作,尖酸刻薄的上司,这样的工作简直是噩梦,压迫得让她窒息。

那段时间,她每天不是跟同事吐槽,就是跟男友哭诉,觉得生活黯然失色,失去了生机。

有次,她当着前辈的面,不停地抱怨,前辈回话瞬间点醒了她:“你以为你在尽力工作,其实你不过是在应付、在抱怨。”

安迪这才明白,这所有的不如意,所有的不满,根源都在自己身上,自己不改变,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于是,她开始改变自己。

认真地对待上司嘱咐的每件小事,提前做好安排好每个行程;学会改变完善穿搭,学习最新的潮流设计,拼命恶补行业知识,提升自己。

慢慢地,她成为了上司离不开的助理,成功地胜任了这份工作,最后,她还如愿进入了自己梦想的记者行业发展。

抱怨别人,不如积极改变自己。

面对问题,一味抱怨推卸责任,只会陷入消极被动怪圈里;而懂得反省,学会积极改变自己,才能解决问题,才会变得更好。

就像我们儿时做“影子游戏”一样:要想让墙壁上的影子呈现不同的形状大小,你只能改变自己的手势,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樊登老师曾说:“思维的囚徒很喜欢抱怨和憎恨,觉得什么方法都改变不了现状。

但你要记住,自己有改变的空间,他人同样有改变的空间。

当你重视自己和他人的潜力时,你才有可能找到思维的弹性,从而走出思维的囚牢。”

当你觉得生活不如意时,也许这是要你停下来做出改变的好时机。

以下两条建议,帮你提升思维,走出消极被动的怪圈:

一、改变心态,向内归因。

心理学家韦纳曾提出一个“归因理论”。

他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遇到问题时,先别急着抱怨,冷静些,把下意识地“受害者模式”调整为“责任者模式”心态。

这样,你的头脑才能清醒反省,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改变缺点,解决问题,实现持续精进,高效成长。

二、改变思维,更新自己。

网上有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我往旁边去。”

你看,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里,提出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面对问题,当用固定思维解决不了时,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思维,另寻他路。

当转化成“成长型思维”,拥有更新自我的能力,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什么是乌鸦定律_乌鸦定律的启发

作家威廉·沃德曾说:“悲观者埋怨刮风,乐观者静候风变,现实者调整风向。”

一个人最怕的不是遇到问题,而是在于遇到问题的态度,而这态度决定行为,也是拉开人最大差距的关键。

所以,事不顺时,与其抱怨浪费时间,不如反躬自省,提升认知水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愿我们都能遇事少抱怨,多躬身自省,让自己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少摔跟头,越走越顺,成就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9-25 15:45:48
下一篇 2022-09-25 15:48: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