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幼儿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引导和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才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何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老师要追寻幼儿的节奏,支持幼儿的学习。

现以一则“学习故事”为案例说起。
案例:建构区里忙碌的“包工头”
观察对象:睿哲(5岁)
观察时间:室内建构游戏时间
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时,你兴奋地来问我“老师,我可以在教室中间搭围栏吗?”我向你示意“0K”。你高兴得跳了起来,立马搬垫子,寻找各种建筑材料,爆米花桶、长条形积木,还找来了一个对讲机,开心地“指挥”着小伙伴一起参与你的大工程。显然,小伙伴有点迷茫,不知道围墙从垫子的什么地方开始搭建,于是,你又来问我:“老师、老师,围墙可不可以搭在大垫子的外面?之前你给我们看的图片也是搭在外面的。”我笑着点头示意。你立马又吆喝着“指挥”了起来。

你手持对讲机,和旁边的昊昊说:“就这样搭,一个接着一个。”转眼,“建筑小工”们建起了绕垫子一周的围墙,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你开心地和别人炫耀:“成功啦!成功啦!”一旁的昊昊和你商量着可不可以再垒上去。你们决定说干就干。于是,围墙的高度逐渐增加。期间,围墙好几次倒塌。你虽然跺脚埋怨,但又小心翼翼地捡起材料,重新搭建。
游戏时间快到了,小朋友们陆续进入教室。你却右脚一踢,让围墙瞬间崩塌。此刻,教室里一片混乱,乱成“一锅粥”。

案例评点:
我很佩服你的领导能力和想象能力。你拿着对讲机时,就像一个“包工头”。大家十分信任你的指挥。围墙搭建成功了,你还能不断挑战高度,小心翼翼、坚持不懈。成功后的你天真烂漫。别人在交流的时候,你能机灵地倾听,并想到了搭陷阱、设警报器的主意,为游戏增添了趣味。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能主动想办法解决,好几次向我寻求帮助呢。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但愿我真的帮助到了你。就是在游戏快结束的时候,你的一脚飞踢让教室里有点乱。不知道你是想快速地整理好呢,还是忘记了纸筒整理的方法?我想,两者都应该是吧。相信负责的“包工头”一定能有序地整理“工地”,让一切有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