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上的井盖被偷,有人掉下去, 或者骑自行车的人车轮被卡在井口,人被摔得“半死”。其实, 国外公路的井盖被冲走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为保证民众安全,许多国家在井盖设计和防盗上动脑筋,并借智能控制手段进行日常管理。

日本
20 世纪50 年代,东京的工程师改进了井盖的表面设计,增加了一些凹凸图案,这样既增强了表面摩擦力,又显得美观,不同的花纹表示井的管理者。在井盖上分别采用市花、区花和町花图案,一旦需要维修,立刻就能识别责任主体。如果是私家用地的下水道,则会在井盖上标有“私”字以示区别。有些地方还在井盖上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或建立“市政设施实时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卫星定位车辆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传输给总部人员处理。日本主要靠公共事务专家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事故隐患。
美国

美国
美国的所有地下管线都归市政部门统一管理。如果出现问题,责任也完全在市政。这就意味着在美国任何一个公民发现井盖丢失,或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时,都可向法院起诉负责城市管理的公共事务局,控告其行政渎职。为了提高井盖的安全系数,纽约市环保局从2012 年开始, 在室内下水道井盖的下方安装了电子监视器。目前已在21个下水道枢纽安装了电子监视器。

德国
城市下水井口通常用金属箅子做井盖, 而箅子的缝隙容易被树叶、石块、塑料等杂物堵塞。为此, 德国下水道箅子的缝隙做得比较大,同时在箅子的下面还装有一个可以接纳杂物的铁篮子, 以防止杂物掉入下水道内。
在下水道维修期间,市政部门会发出警示, 由穿着发光警服的市政人员手持警示牌, 站在井口旁引导行人绕行,以免落入水井。随后维修井周边会围起三道“防护墙”。第一道“墙”直接用红白相间警示带围住维修点;第二道“墙”则是1 米高的立式栏杆墙, 每个栏杆上装有红色警示灯, 晚上会闪亮发光;第三道“墙” 是在人行道两边也竖起警示牌,标明“前方水井损坏,小心落井“。人行道旁的机动车道也会实行限速———低于每小时3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