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德的人是怎样的_道德的行为和观念

古人常说,“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道德本意是指人走路的德行,类似于交通秩序,后引申为处世做人的规则。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研究道德的科学是伦理学。

道德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人进入阶级社会后,相继出现了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社会主义社会道德。

一、善恶观

善恶观是道德的基础。一般来说,善是指那些“利他”的行为和观念,不管是否会伤及自我。相反,恶是指那些“利己”的行为和观念,不管是否会伤及他人。

道德提倡“利他”原则与“我为人人”的要求,实际上包含着“利我”与“人人为我”的结果。因为“他”中包含了“我”,“人人”也包含了“我”。

人生追求真善美。真是事物的规律性,善是事物的目的性,美则是真与善的统一。真是基础,善是方向,美是真和善的统一。老子说“道法自然”,主张向外求真;孔子说“里仁为美”,主张向内求善。

“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也有教育家说,对人的道德教育,一要培养科学精神,让人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求真);二要培养法制意识,让人做事有底线(求善);三要培养人文情怀,让人全面发展(求美)。

二、是非观

是非观是道德的起点。如果没有正确的是非对错标准,就不会有正确的言行底线。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之。”但是,少数人却存在着一种“比坏心态”,他们对事情不分是非,不是比着看谁比谁更好,而是争着看谁比谁更坏。

三、荣辱观

荣辱观是道德的核心。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道德是民族的灵魂、社会的底色,也是国富民强的精神标识。2006年,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主要内容包括: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四、美丑观

美丑观是道德的实现。美是“快感”和“引起快感的对象”,判断美丑的标准是快乐与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

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前苏联教育家说:“学生不需要分数,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快乐地生活。”一些学生之所以厌学,往往是因为“成绩不好”。

五、义利观

义利观又称利弊观,它是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人的行为不应违背道德,但坚守道德一般要付出代价,如金钱、自由等。

如果人总是强调舍利取义,难免过于高尚,强迫自己做圣人。这样过分委屈自己,不会得到家人理解支持,只会造成更大“伪善”,反而使道德难以落实。

孔子说“见利思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但是,个人付出、集体付出了牺牲,国家应该给予补偿,甚至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人会先义后利。

六、明大德

道德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主观方面,体现为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在客观方面,是指社会对其人的要求,体现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

道德是以信念、信仰的方式维系和传承的,道德信念的实质是追求真、善、美,并对道德心存敬畏。道德情感的关键是解决好人的内在需要问题,正当的需要符合社会道德,对自身和他人没有不利影响的需要。同时,正当需要也蕴含着对自身不当行为的约束。道德行为是个体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它可以是一时性的,也可以是经常性的。

家庭美德规范(即规定的范围,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职业道德规范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社会公德规范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明大德,一是要做道德修为的示范者,二是要做正确价值标准的坚守者,三是要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四是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01 16:28:57
下一篇 2022-04-01 16:31: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