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约38.4万公里,如果以第三宇宙速度径直飞向月球,38万公里也不过是6个多小时。月球的直径3500公里,质量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如果月球向地球掉下来,其撞击地球的速度将超过每秒11 公里。可以肯定,其结果绝不仅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爆炸,而是后果要严重得多的事件。这种情况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会出现什么情况?
幸运的是,在太阳系内,这类宇宙灾难是不常出现的。月球绕地球运转,而地球又围绕太阳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这个过程,数十亿年来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要是它们轨道缺乏应有的稳定,其运动早就发生变化了。由此看来,月亮掉到地球上的情况基本上是不会出现。
但是,这种推理法并不科学,因为过去没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变化。这个问题可由专门研究空间物体运动的天文学分支学科–天体力学来解决。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是万有引力,它是计算一切自然天体和人造星体运行轨道的基础。
至今,尚未发现上述定律有过任何错误,亦或任何不适用的例外情况。小至我们居住的房子,大至银河系中的整个太阳系,乃至我们所认识的整个宇宙,无一不受其制约。
因万有引力作用,月亮受地球吸引,而由于惯性作用,月球自身的运动又使它趋于远离地球。引力和惯性的相互作用,使得月球运行的轨迹呈椭圆形的封闭曲线。此种轨道形状并非月球所独有。
正如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开普勒所指出:一切行星,连同它们的卫星,甚至包括一切天体,它们的轨道都呈椭圆形。换言之,所有天体都以椭圆形轨道运转,这就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遍规律。
确定一个椭圆形轨道的确切形状是有困难的。以月球为例,它还受到别的行星、卫星,以及太阳的制约。因此,其轨道的形状,只能作出近似的计算。但这丝毫不意味着不可能精确地计算月球轨道的形状。恰恰相反,无数有关日蚀、月蚀预测的经验表明这些计算还是可靠的。奥地利天文学家德奥德洛·德·奥波塞尔上世纪就曾计算出从公元前1208年至公元2163年间的8000次日蚀及5200次月蚀。迄今,凡预测的20世纪以及本世纪的日、月蚀均能准时地观察到,误差不超过一秒。
以上事例表明,月球轨道确实是很稳定的,我们没有理由担心,月球会莫名其妙地突然改变它的运动规律。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断言,月球轨道自古以来就和现在一样,而且,将来亦复如此。太阳系中所有天体的轨道,如同大自然中任何事物一样,都在演变,而这种演变,首先是由于太阳的干扰。难道这种干扰就不会导致月亮危险地接近地球,以至掉到地球上吗?
尽管天体运动轨道的变化是极微的,但最细微的变化也会积少成多,到一定时候,这种变化就会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当然,这个过程不会很快,也许是在若干亿年之后。那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让我们设想一下地球和月球靠近时的情况:两个巨大的球体直径分别是1.3万公里和3500公里。地球以它巨大的引力吸引着月球离它最近的部分。而月球远离地球的另一面所受的引力将要弱得多。如果构成月球的物质不够坚固,地球引力将使月亮炸成碎片,变成绕地球运转的一个环状物。那时,一场真正的空间灾难将会出现,然而,受害者也只会是月亮,而不是地球。
卫星接近行星危险区的距离已为法国数学家埃杜尔多洛切在十九世纪中叶计算出来。以月球为例:危险区的边沿离地心最近距离为18300公里,约三个地球半径的距离。月亮接近地球不能超过此距离。
任何卫星违反这条空间运行的规则,就将付出粉身碎骨的代价,土星光环就是这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