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是怎么来的(国徽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大家对国徽都非常熟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国徽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国徽的故事”……

晚于新中国诞生

细心的人会发现,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并没有出现国徽。实际上,开国大典前,各界对应征的国徽方案都不满意。1949年9月27日召开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国旗、国都、国歌、纪年4个决议案,同时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开国大典

曾经的设计方案

这是1949年9月25日张仃等人提交的几个国徽图案: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这些图案与张仃此前设计的政协会徽非常相似,且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徽接近。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政协会徽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苏联及其加盟共和国国徽

林徽因与国徽

清华大学营建系为国徽的设计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才女林徽因和国徽的关系非常密切。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邀请专家”就是指林徽因。

在她主持下,1949年10月23日清华提交了一个国徽图案。这个方案首次将国旗上的五颗金星设计入国徽,以红绶穿玉璧的结衬托也应用在后来的国徽中,从而具备了国徽是浮雕而不是一幅图画的特征。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1949年10月林徽因等人提交的国徽图案

与此同时,张仃也提交了新的国徽设计图案。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是,图案中出现了天安门。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张仃、周令钊等人提交的新的国徽图案

国徽的确定

1950年6月10日政协第五次常务委员会讨论了国徽图案。受张仃提交的国徽图案启发,会议决定将天安门设计到国徽中,并要求重新设计。

同年6月15日,张仃等人提交了修改后的国徽方案。这个方案的特点是,天安门从斜透视改为正透视。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1950年6月张仃等人提交的国徽图案

6月17日,林徽因、梁思成也提交了修改方案。该方案中,用国旗以及国旗映照下的天安门来表达新中国的政权特征,显然比只用天安门好得多。这是林徽因、梁思成设计国徽时最重要的一个创意。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1950年6月林徽因、梁思成等人提交的国徽图案

1950年6月18日,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通过林徽因设计的国徽图案。同年9月20日,国徽正式公布。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刘少奇、张澜在审看国徽图案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陈云在审看国徽图案

国徽——就是这么来的!

 

毛泽东主持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通过国徽图案

由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式诞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1-26 16:12:04
下一篇 2022-01-27 13:38: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