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的精神 )

其实,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祥林嫂”。

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的精神 )

戏剧《祥林嫂》片段

“升学压力,就业压力,购房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近来,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的竟然是有关祥林嫂的画面。花白的头发,间或一轮的眼珠,下端开了裂的竹竿,竹篮内一个空的破碗。

在作品中,鲁迅采用了第一人称即“我”的叙述视角,是欲通过“我”在事件中的感受、思索来反省由无数个“我”而构成的“我们”这个社会的合理性问题。在如今这个“女汉子”如云的时代,我们还可以从祥林嫂身上得到怎样的人生指引。

一、世人眼中的祥林嫂

祥林嫂在唠叨什么? 为何唠叨? 又如何由唠叨变得不再唠叨了? 解释清楚解释清楚这些问题对认识祥林嫂的命运至为关键。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可以说是这样一位喜欢诉说自己痛苦的典型妇女,以至于人们认为“祥林嫂”是那些爱向别人诉说痛苦的人的别称。

在贺家墺,祥林嫂被贺老六强暴,她最终选择了默从,这是她当时惟一的选择。贺家墺地处“深山里墺”,这暗示了祥林嫂一个人根本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贺老六之于祥林嫂的意义首先在生存层面,如文中所言的“交上好运了”。

按人之常情,生命安顺的祥林嫂必然很在意这个家,但接连的丧夫折子毁坏了这份安稳,贺家墺的生命经历成为祥林嫂人生的拐点。

人生难免有不幸与痛苦,这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无法豁免的。当然,不同时代和社会的不同阶层的不同的人的痛苦性质与程度也是千差万别的。

通常,普通人遇有痛苦,总有一种向人诉说的心理需求,这既是一种痛苦宣泄或减压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求助的方式。

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的精神 )

祥林嫂的笑

文中描写了祥林嫂三次的笑。第一次露出笑脸是祥林嫂逃到鲁四老爷家待了一阵子。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的祥林嫂:“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第二次的笑是祥林嫂二嫁能够嫁一个力气大,会做活,而且还有一个小孩。祥林嫂在回答,“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祥林嫂的第三次笑,是在捐门槛之后显露出来的。“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奇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祥林嫂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爱将自己的痛苦说与人知的。她初次来到鲁镇时,给人的印象是:“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人们对她的遭遇也是“十几天之后”才“陆续”知道的。

而且,还值一提的是,她在鲁家的辛勤劳动反倒使她的精神状态较刚来时有了较大的转变,她“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作品的这一叙述表明:祥林嫂虽然经历了婚姻的不幸变故,但她选择了沉默这种方式来埋藏自己的痛苦,并且通过努力劳动来赢得人们的肯定这种方式来化解自己的痛苦。

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的精神 )

祥林嫂的沉默

但当她再次来到鲁家时,由于她经历了丧夫与失子的双重变故,她的气色较以前有了根本的不同,“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与之相伴随的是,她开始喜欢向周围的人反复述说自己的悲惨的致事。

而到了后来,祥林嫂又渐渐变得沉默起来,虽然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诉说起自己故事,但她不再需听众,而是面向天空,所以实际上是一种“独语”。

特别是她最后争取“煮福礼”权利的努力被四婶否定后,她不仅变得更加沉默,而且胆怯、怕见人,“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可见,祥林嫂最后的沉默虽然是对“爱说话”的否定,但这次所否定的不是自己的痛苦,而是解除痛苦的希望,因而这是一种无助而无望的沉默,是一种陷入绝望的前奏。

分析祥林嫂性格的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发现,如果说她的“爱说话”是因为那个社会赋予了她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以至于压得她喘不过气。

需要靠“说话”来为自己的精神减压的话,那么,她变得“不爱说话”则是因为她已置身于一个“缺氧”的社会环境之中,“说话”反倒会更加加重自己生命的负担。

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的精神 )

二、祥林嫂其实是一个强者

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认为,“凡人都想活;烈是必死,不必说了。节妇还要活着。精神上的惨苦,也姑且弗论。单是生活一层,已是大宗的痛楚。假使女子生计已能独立,社会也知道互助,一人还可勉强生存。不幸中国情形,却正相反。所以有钱尚可,贫人便只能饿死。”

祥林嫂作为一个生命来到世间,活着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对于一个再次经历丧夫之痛,亲眼目睹儿子被狼猎食的母亲而言,一无所有的她没有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而是选择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谋生,已然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就命运而言,祥林嫂是彻彻底底的弱者,无论是人还是神,都可以主宰她的命运。然而,就生命而言,她却是名副其实的强者,她从未放弃试图掌控自己的人生的努力。

尽管这种救赎是面向来世的,于祥林嫂的现世生活不会有任何的改观,但祥林嫂还是感觉到了生命的希望与意义所在。

她用近一年的工钱捐了门槛,她以为她的来世会因此而不再重复守寡的命运,从而也就不再成为有罪之人,所以她感到自己萎缩的人格有了重新挺立的底气,她笑了。

祥林嫂身上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可以说,祥林嫂的一生是反抗、挣扎的一生。在这一点上,和同类的农村妇女相比,祥林嫂可说是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勇敢者。

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的精神 )

三、当前时代需要祥林嫂精神

我们每个人能够掌控的无非是自己的拼尽全力而已,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祥林嫂何曾是一个弱者。

即使沦为乞丐,祥林嫂也能有这样的质疑: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即使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也试图去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这个层面而言,祥林嫂又何曾不是一个生命的强者。

仅仅关注到祥林嫂的绝望,并试图将自己的人生困境和祥林嫂的人生绝境简单划等号,将自己的绝望类比为祥林嫂的绝望,是欠妥的。

在如今这个时代,“绝望”是很容易的。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一代,更容易在各种了解与比较中对自己、对环境、对时代产生种种绝望。新的青年一代虽然正当青春年少,却以为自己个个都是“祥林嫂”,有着不得不如此决绝选择的理由,认为自己与“祥林嫂”一般生不逢时。

对于强者的追怀,会让我们对人生、对生命有更为深刻的思考。换一个视角读《祝福》,感受强者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未尝不可。

没有谁能够告诉祥林嫂如何才能实现救赎。这样,祥林嫂只好带着与“亲人会面”的希望“告别”鲁镇,“告别”故乡。这就是祥林嫂的悲剧留给“我”和“我们”的思索。

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的精神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2-21 08:39:45
下一篇 2022-02-21 08:43: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