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是谁(琦君的个人简介)

琦君是谁(琦君的个人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珍,1917年生人。出生于浙江温州永嘉,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是台湾当代知名文学女作家。文笔平实情切,叙事深情容易引人共鸣,鲜有作家像琦君一样可以把故乡与故乡人描写的爱与忧愁并存,令人多年过去仍然难忘。最初接触琦君的文章,许多人都是从那篇《桂花雨》开始的,摇桂花摇桂花,一摇便摇到了梦乡里。

文笔朴素真挚自成一家

琦君父亲为官多年,家中文学典籍收藏颇丰。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琦君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之时,又逢抗战爆发,饱尝战乱动荡家庭变故之苦。

琦君的早年并非平静无波,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造就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她阔别多年依旧深爱故乡,思及双亲饱含深情,甚至是过往的故乡人,她都充满了浓浓的眷恋。在她笔下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石阶上的青苔、雨季发霉的粮食都仿佛有了不同的意味,打上了独一无二的烙印。

她的散文寻觅不到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壮观的场面震人心魄。而善于在极细小的生命波动上,寻觅温暖,记述温情,保持一种恒久不变的从容与大度又无比真实让人感同身受。大半生饱经忧患得来的生命体验,都化为了笔下的仁爱与智慧。朴实厚重中透出淡淡的情味,平易近人里流露着洞识和哲思,形成了自己不流俗的文风,使人读后难忘,甚至可以在她的笔触间捉摸出几丝自己的影子。即使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空间从未有过交错,但温情眷念几字,人皆有之。

撰文无数不止为重温旧梦

琦君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琴心》,陆续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其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烟愁》《溪边琐语》《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作品多半为追忆童年,描写故乡以及母女之情,挚友之情。谁都有自己的童年,与过往记忆,但是琦君笔耕不辍,为自己记录了记忆深处的细碎感悟,也带领读者仿佛吹散尘埃窥到了童年旧梦。恍如时间并未走远,母亲依旧一头乌黑长发,父亲依旧摇杆挺的笔直,小伙伴们仍旧在和自己打闹,该是何等美好光景。

琦君的书旧日情怀满满,却又远不止此。她善于在无比细小的琐事上发现人性的善与美,寥寥几句心得,却意境悠远,发人深思。她在书中传达了无数种人性应有的光辉,如夫妻应互相敬爱,儿女勿忘父母养育之恩,人不可忘本,需知人间尚有无数疾苦中人等等。她不仅是一位作家,也像一位敦敦善诱的长者,又像一个永远童心尚存的孩子,更如一位慈悲为怀充满善念的母亲。好的作家不仅能写好的故事,更应该给人正面的启发,这一点琦君可以说是一位表率。

从少时语文课本上的《桂花雨》开始,至今读过了许多琦君的散文。没有高深艰涩的词汇,没有讳莫如深的情感,也没有哗众取宠的取材来博人眼球。虽是一位女性作家,却难得的散淡大气,性情数十年如一日的敦厚,与夫婿相伴多年直至她06年故去一直相敬如宾,被人视作典范。琦君的人生难以修炼,她的文字也难以模仿。之所以人生平和,成为一代散文大家,与她善于洞察世事人情冷暖的敏锐双眼,和从容大度不事事针锋相对的温厚性情不无关联。

我看过一些书,见过一些作家或犀利或毒辣或磅礴的文风,唯有琦君每每读其文章,我总会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与童年的旧人。想起家里的老樱桃树,梅雨天发湿冒出小蘑菇的墙角,以及外婆日复一日为我用心准备的可口饭菜,还有缺了门牙依旧笑的畅快的小玩伴。常常心底湿润,鼻子微酸。旧事时光一去不复返,难得还能在琦君的书中再观一次桂花雨,体验一次橘子快红时微妙的甜与酸涩;以及一场生命的长途跋涉,途中有挫折却也应学着宽恕,珍视所有的爱与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2-22 08:45:27
下一篇 2022-02-22 08:50: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