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传统白领的出现和职业特征
“白领”这个说法最先由美国学者米尔斯于1951年提出,他在当年出版了一部著作的名字就是《白领》。他在这部书中提到:一个新生的中产阶级已经悄然降临世界,其突出象征便是“白领”。 “白领”包括一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因而有“白领职工”之称。他们一般工作条件比较整洁,穿着整齐,衣领洁白,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好。 “白领”一般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员、推销员、打字员、速记员、文书、会计、店员及教师、医生、律师、普通职员等,虽然出于打工者的地位,但是福利好、收入高、职位稳定。
02.传统蓝领的出现和职业特征
“蓝领”是和“白领”相对应的名词,这个概念是在美国五十年代提出的,是指从事体力劳动的职工,因为他们工作的时候经常穿蓝色的衣服,因而有“蓝领职工”之称。 “蓝领”又有锐蓝、普蓝、深蓝之分,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向白领转变,深蓝就是指有一定技术的人。从收入来讲,蓝领并不一定比白领低,锐蓝的收入其实比普通的白领高。
03. 白领和蓝领在国内的产生与发展
解放前,在外国企业比较多的老上海时期,白领和蓝领这两个词就出现了,当时的“白领”指“洋行”里工作的职员,“蓝领”指外国人开设的工厂里的工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两个词便销声匿迹了,不过在港澳台地区仍在沿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随着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的风生水起,“白领”和“蓝领”重新出现。
04.新白领和新蓝领的产生
近几年来出现了“新白领”的概念,他们有别于自定义为“高雅”“高尚”的传统白领,结交朋友一样凭个人喜好,崇尚自由快乐平等,以自我为中心,更自我,更享乐,更现实。 而“新蓝领”的概念也随着而生,泛指工作、生活在二线(或以上)城市的、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快递员等职业人群,不包括传统的工厂工人、建筑工人等。
05.国内白领和蓝领现状
在国内对白领和蓝领没有标准的定义。中国最大的白领网站“白领公社”认为,白领泛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在大多数人的思想认识中,蓝领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 近些年我国人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状况。市场需要从事高科技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大量需要有实践经验、甚至是身怀绝技的高级技术工人。由于前些年人们将追求白领阶层作为奋斗目标,造成白领职工职场竞争异常激烈,而蓝领职工却供不应求。 广州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企业中高级以上技术工人奇缺,拥有高级工(含高级工、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不足20%、中级工30%出头、初级工不足50%,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结构失衡。
06.应运而生的金领、粉领和钢领
在职业职场领域内,并非只有“白领”“蓝领”之分,聪明的人们通过仿词手法,又造出了“金领”“粉领”“钢领”等新的词汇,让“领”的划分更加明显和多样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