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被父母催婚的?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一般到了24、25岁的时候,很多父母就会开始催婚。这个年纪,如果是大学毕业,差不多也参加工作有两三年了。
和刚毕业的单纯稚嫩相比,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正在职场上辛苦的打拼,积累了一点工作经验,可能会开始考虑跳槽到更大的平台上发展。有些事业心强的人,还是会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如果此时父母就开始碎碎念的催款,也是挺让90后们深受困扰的。 作为过来人,我很能理解被催婚的烦躁和无奈,因为我之前也是被父母这么一路催过来的。
有时候我会觉得:读书的时候父母和学校怕你早恋,不让你和异性多交往;等到了适婚年龄,我们忙于工作又不想那么快的谈恋爱、结婚,可是父母发起各种花式催婚攻势,真是令人好气又好笑。
在这里,分享5个自己经过实战,总结出来的反催婚小妙招,希望能给频受催婚之苦的朋友们带来帮助。

02.
方法1:提前有效沟通,表明个人真实态度
如果你想在源头上就切断被父母的催婚困扰,首先要做的就是和父母坦诚的有效沟通,表明自己不想过早结婚的态度。其实,很多事情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说明自己的想法,这样对方也会了解到你的真实想法。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你最亲的人,我相信大部分讲道理的父母,还是会听取子女的一些意见。 刚毕业的前几年里,正是快速学习,吸收新鲜知识,增强行业技能的最佳时刻。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几年的时间,对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你可以和父母表明毕业后的几年,将会把重心放到工作上,除非有非常合适的对象,才考虑相亲和交往(在这里,你的话可以不用把话说死,告诉父母如果有合适的,你也会考虑,这样给父母留有一点回旋的空间)。
当时我快毕业,就觉察到父母会问我找对象的事情。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一点和父母说,他们觉得也挺有道理的。在毕业的前几年里,没有过多的催过我,只是到了拜年走亲戚的时候,会被一些七大姑八大姨唠叨几句。
方法2:建议父母培养个人爱好,不要只把经历放在子女婚姻上
很多中国的父母,一直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子女身上,却很少考虑到自己。这种中国式家庭观念,虽然看起来父母是在无私奉献,可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家庭观念还是有点畸形的。 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梦想,趁着自己的年龄还不是很大,也可以出门游山玩水,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一直紧盯着子女的婚姻大事不放,子女多少也会有点抵触心理。与其这样,还不如让父母把注意力多回归到他们自己身上,报个兴趣班、读个老年大学、培养一个爱好等等,都是充实自我的好方法。

方法3:告诉父母,不要被周围人因催婚而催婚
我发现,有时候父母催婚,并不是他们自己想催,而是他们身边的同龄人在催。比如,我的舅舅就经常“关心”我的婚姻大事,他不主动催我,而是通过催我妈妈来间接催到我。 当我发现这个情况后,作为晚辈,我不太好当面和舅舅说明我的真实情况,我也就委婉的告诉自己妈妈了。本以为我妈妈会对我指指点点,没想到我妈妈也是脑子灵活的,一点就通了。再后来遇到她的一些老同事、好姐妹、邻居的“旁敲侧击”,都被我妈妈的一笑而过挡过去了。
方法4:感恩父母的用心良苦,适当转移话题
虽然我们也知道父母的催婚是“为了我们好”,但是经常被催还是让我们有点烦躁。 如果你和父母没有住在一起,平时他们通过打电话来催你时,我有个小方法:电话中适当转移话题,当快聊到催婚的事情时,你可以聊点其他的事情,比如父母的身体状况、自己工作表现、近期出游计划等等。 我还用过一个“不太正确”的方法:有一个阶段父母经常电话“骚扰”我,我只能一边在家里加班,一边开免提听他们的碎碎念,他们说什么我都象征性的回答一下。虽然这个方法不是很好,但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个一两次也无妨。
方法5:告诉父母,将就结婚,很可能是会离婚的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方法,想必父母比我们更懂一段美好的姻缘,是靠缘分的。最近几年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如果一直这么催,很可能就将就离婚了。 有时候被父母催急了,我就会举例我的某个同学,因为到了年纪而将就结婚了,最后还是离婚的真实案例,还有一些明星离婚的案例给父母,每次他们听到离婚的话题,都会沉默一会。我觉得,绝大部分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的婚姻能够幸福的,如果离婚了真的还不如先单着,至少不用经历离婚的各种痛苦经历:财产纠纷、子女抚养权、个人心理重塑等等。

小结:
这5个小妙招,是我自己在面对父母催婚时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我的家乡人民有个比较神奇的观念:如果一个人过了30岁,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找到对象了。刚好我符合这个标准,我发现这两年被催婚的次数是少了不少。 如果,你们老家也有这样的神奇观念,现阶段的你还只想享受美好的单身生活,那么就佛系一点,再多听两年父母的碎碎念吧,过不了多久就不用被父母各种催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