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国友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呢?这个时候给出一个骄傲的回答我想这是必须的。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很久是多久呢?大约在距今5000年以前,在中国古代有两个著名的部落,他们的首领一个叫“炎”、一个叫“黄”,而那时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部落,首领名叫蚩尤,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就经常去侵扰其他的部落,并且居然还打败了炎帝所统辖的部族,黄帝气愤蚩尤的霸道,便率兵在涿鹿,就是现在河北省的涿鹿和怀来一带,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蚩尤部落被彻底打败了。

黄帝和炎帝战胜后,两个部落结合在一起,并融合其他部落组成了部落联盟,共同开发中原地区,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这些融合在一起的各部落经过长期的交流与学习,他们在语言、服饰、礼仪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建立了高度的文明,尤其是可以生产出漂亮的服饰,而当时的人们把文明的和优美的都称之为华,“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是“夏朝”,也有广大的意思,“华夏”一词就是说中原地区又大又美。而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感恩的华夏族人把黄帝和炎帝看做是自己的祖先,所以中华民族就有了“炎黄子孙”的称谓。

而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黄帝和炎帝呢?以往老鞠寻宝都是给您介绍一些藏在博物馆里的珍奇之物,那今天老鞠就带您到大自然里去看一看。

从郑州出发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位于新郑市的具茨山,就是在这座山的野草中间,有一些远古的神秘“天书”就刻在星罗棋布的巨石之上。具茨山也叫始祖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位于河南禹州、新郑、新密三地的交界处,在众多历史文献的记载中,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而在具茨山中发现的大量的远古奇异的岩画,成了这一论点的最好证明。

这些被称为“天书”的具茨山岩画有单凹穴、多凹穴、双排凹穴、梅花状环凹穴等多种类型,此外还有以棋盘状网格图案为主的网格类型,菱形、米字型、三方形环套图案等也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虽然具茨山“天书”从发现至今还尚未有确定的官方定论,但研究表明,具茨山岩画“天书”应该是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距今应该有6000年至5000年的历史,要早于甲骨文,甚至其中有几幅图还可以证明炎帝时期的“祝融”部落也在此生活过。这一切都印证了这个地方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和发源地。





岩画被称为“石头上的艺术”,想想远古时期的先祖们,在没有文字、纸张和统一语言的环境下,情感的表达自然是刻画在石头上,这些岩画它描绘了那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作等各种重大活动,这些最原始的艺术形式伴随着岁月的更迭永远的留在了屹立千年的石头上,这些岩画不仅是远古历史的一面镜子,更是我们追溯历史的最好物证,它让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智慧,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是多么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