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羹尧生于清康熙年间,出身官宦世家。这类世家子弟多有过人之处,年羹尧也不例外。他聪慧遗传了父亲,勤奋继承了母亲,可谓棉被裹出来的包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聪明伶俐,十岁能诵诗书,十二岁就能作古文。在家庭优渥的熏陶下,年羹尧的文采日益绽放。
年羹尧:出生于清朝官宦世家
年羹尧的父亲年承恩是一位知训综合的大学士,深受康熙的信任。他对年羹尧的教育非常严格,从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就网开一面。年羹尧从小就在父亲的监督下学习诗书,备受熏陶。年承恩常说:“好田苦栽培,好马需勤驯。”他要求年羹尧早起温书,晚睡攻章,丝毫不容懈怠。在父亲的要求下,年羹尧钻研了《诗经》、《左传》、《史记》等典籍,奠定了深厚的学识基础。

年羹尧的母亲赵氏则以仁慈著称。她教导年羹尧要慈爱众生,时刻处处为民惦记。年羹尧从小目睹母亲扶贫济困, 也涵养了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母亲常说:“学问固然重要,但要做个好人更难能可贵。”在母亲的感化下,年羹尧养成谦和谨慎的性格。
在父亲的严格教导和母亲的耐心启蒙下,年羹尧刻苦攻读,文武双全。他勤奋好学、仁厚热心的优秀品质,为他日后在朝堂立身垒砌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登基,重用年羹尧
雍正登基后,年羹尧的功劳自然不小。他期望新的皇帝能够封赏自己,好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雍正亦没有辜负他的期待,不仅留用了年羹尧,还扩大了他的权力。年羹尧从四川巡抚提拔为户部尚书,掌管着军饷和财政大权,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年羹尧在四川巡抚任上治绩卓著,颇得民心。本地士绅上书请留, ‘,’:但他春风得意,并不想困在 省太 。在朋友的引荐下,年羹尧将自己在四川的政绩整理成《蜀政见闻录》上呈朝廷,传入雍正 之手。
雍正翻阅年羹尧的政绩册子,对他显露出的才华与魄力刮目相看。年羹尧在书中记录了自己整饬吏治、平定叛乱、兴修水利的举措,让四川社会民生明显改善,颇有仁政。这与雍正励精图治、恪尽职守的理念不谋而合。
于是雍正决定将年羹尧调入中央辅佐朝政。他认为年羹尧晰朗的政治报告显示出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正是自己亟需的人才。凭借他在地方积累的丰富经验,必将在朝堂上如鱼得水。朝见雍正时,年羹尧谦逊有礼,丝毫没有因功劳骄矜。雍正见他涵养良好,对他刮目相看。正所谓知人善任,雍正果断提拔年羹尧为户部尚书,掌管军需和财政大权,成为朝中枢要之臣。

年羹尧得志欲狂,贪婪显露
得志之后便是失控。大权在握的年羹尧愈发目中无人,仗势欺人。他原本就是个爱财之人,素有攀附权贵之嫌。今日他手握重权,自然就更肆无忌惮起来。年羹尧不再是当初那个谦逊谨慎的官员,取而代之的是傲慢跋扈。
年羹尧在朝堂上滥用职权,公然买卖官职。只要肯出重金,他就可以让一个落魄书生直接做到一品大员,仕途一路绿灯。贪官们争相送金买官,少则十两白银,多则百两黄金。朝廷的编制名额有限,但在年羹尧手里,官职就能无限膨胀。
贪婪打开了年羹尧内心的潘多拉魔盒。他大手笔修建私宅,置办豪华衣物,购置数十匹良驹。有一次,他甚至当众比划自己未来居所的规模:“东五间,西三间,南北各七间,屋顶铺满金丝瓦。”

看似富甲天下的年羹尧,却仍觉得远远不够。他开始公然收受权贵的贿赂,以权谋私。朝中所有大案,年羹尧都要插手,有了他的庇佑,犯罪分子可以逍遥法外。送上几箱金银,年羹尧就可以把严重的罪行化为轻微过失。朝野的腐败程度日益严重,人心涣散。
雍正看在眼里,却不愿揭破。因为他清醒地知道,失去年羹尧自己还很难找到这样英明的助手。他希望年羹尧能够知趣收手,于是对他的所作所为一再缓和。但岂知人心难测,年羹尧根本停不下来,最后离了心腹之疾还十万八千里。
年羹尧在朝中结党营私
更严重的是,年羹尧还在朝中安插亲信,结党营私,妄图控制整个朝堂。诸如此类的劣迹,年羹尧比比皆是。年羹尧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朝堂各部门要职上,秉公处理政事的官员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年羹尧的党羽。这些党羽个个为人刻薄,伸手要钱财,让民众深受其害。

年羹尧还以权谋私,换掉不同意见的大臣。凡是敢于直言进谏的正直官员,年羹尧都会设计陷害,或调离京城,或降职为小官,直至被贬谪边远之地。取而代之的都是年羹尧的心腹,朝堂上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年羹尧的党羽遍布全国各地,互相打掩护。他们横征暴敛、为所欲为,让百姓深受其害。人民群众上书控告,也石沉大海。朝野上下,无人再敢正视年羹尧的所作所为,他的势力已无可匹敌。
雍正在暗中布局,设下陷阱
雍正终于认清了年羹尧的真面目。这个心腹大患必须早日铲除,否则这棵参天大树迟早会拔起朝堂的根基。于是雍正暗中布局,收集年羹尧犯罪的证据。他一面装作对年羹尧死心塌地,增加年羹尧的错觉;另一面暗中指使心腹监视年羹尧的一举一动。

雍正派出多名心腹化装成年羹尧府中的仆役,日夜监视,收集罪证。这些眼线将年羹尧贪赃枉法的相片一一呈上雍正,点点积累,渐成汪洋。
与此同时,雍正装作待年羹尧如初,委以重任,在年羹尧面前一再夸奖他的才干。朝会之上,他更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称赞年羹尧功高盖世、忠心报国。让年羹尧联想不到自己已成众矢之的。
在雍正的精心演戏下,年羹尧完全放松了警惕。他认为皇上对自己信任有加,自己在朝必定能称王称霸。于是年羹尧越发骄奢淫逸,贪赃枉法更加 ,正中下怀。终于,年羹尧在一次酒宴上大放厥词,说出了藐视皇权的言论。这成为了关键证据,雍正立即出手,一举摆平这个心腹大患。

雍正突然翻脸,当场揭露年羹尧罪行
雍正选择在一次朝会上突然翻脸。他当场列出年羹尧长达一百条的劣迹罪证,语带怒气地训斥道:“朕视你如手足,卿却欺君背义,莫此为甚?”年羹尧哑口无言,脸色刷白,只能跪地磕头请罪,口中喃喃自语“万死难辞其咎”。但为时已晚,雍正已经对他彻底失望,直接下令将他投入大牢,随后赐他自尽身亡。

众臣们震惊万分,都不敢置信年羹尧竟然背叛皇恩,欺君蒙主。纷纷表示要跟随圣断,严惩奸佞,以儆效尤。年羹尧也想不到今日自己竟沦落至此,从端坐朝堂到囚禁大牢,机关算尽。他意识到大势已去,命不久矣。虽百般哀求技斗,最终还是在狱卒的监督下,服毒自尽身亡。
雍正震怒,下令将年羹尧抄家
年羹尧在大牢中绝食三日后,在狱卒的逼迫下,最终服毒自杀。雍正为了斩草除根,下令将年羹尧的家产全部抄捐国库。抄家官员在搜查过程中,发现了一本年羹尧的秘密账本。
这本账册记载了年羹尧数十年来的非法收入与财产,其贪污受贿之事证据确凿。账上银两的数字多得惊人,抄家官员都为之侧目。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笔:“拜领圣上御赐翰墨一套,价值不过区区铜钱。”

看到这番讥讽圣恩的言论,抄家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睁大眼睛再三确认,怎能有人如此无耻无德,竟敢在私密账本中写下如此恶毒的言语,藐视皇恩!
抄家官员们气愤难平,立即将这个惊天秘密禀报雍正。원청听闻年羹尧竟然如此忘恩负义,勃然大怒,当场吐血三升。他恨不得将年羹尧的棺材挖出来扔到阎罗地府,活祭 层地狱!
经此惨案,雍正这才认清年羹尧的真面目。他后悔在年羹尧还是四川巡抚时,就该看清这个人的野心狼子,竟然让他得到如此大的权力,几乎害了自己这江山社稷。这场权力游戏,自己差点输给了身边奸佞,实在令雍正叹息。

结语
人心难测,奸佞祸国,这场宫廷权力斗争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但最终,正义战胜了罪恶,明君鉴明奸佞的本质,将祸国殃民的奸邪一网打尽。这也警示后人,得权不可骄,失道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