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先审核还是先校对

校对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先审核还是先校对

  图书在出版前,必须经过有关人员的认真校对,才能通过审查,最终得以出版。那么,在书出版之前,校对稿件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什么?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校对由基本操作程序组成,如初校、二校、三校、通读、眷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和对片等,其中有些程序需要按顺序进行,有些程序可以穿插进行。

  (一)依次进行的校对过程

  1.初校

  初校,又称“一校”,是排版单位第一次对校样的校对。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异同,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兼顾学校的对错。校对人员必须根据原稿核对校样,对排版过程中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方面的错误和版面错误进行更正。

  2.二校

  二校是指对稿件进行第二次校对,即对稿件进行校对和改错,消除第一次校对可能留下的错误。第二节校对的方法、流程、制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第一次校对后,在第一次校对的基础上继续第二次校对,很难保证校对质量。可以修改,在第一次校对后输出第二次校对。对于新输出的二次校样,二次校对员要先检查红色,再根据原稿进行二次校样。

  3.三校

  三校是指对一本书的校样进行第三次校对。三校要排除第一校和二校可能留下的错误。一般第三校面对的校样是一校校样修改后新输出的二校校样。此时,第三校应先核对第一校校样,再根据原稿校对二校校样。如果在第二个证明上进行二校,一般会在第二个证明上进行第三校,也就是二校和三校衔接。

  4、通读

  通读是指从原稿中阅读校样。一般阅读的主要任务是纠正对错,兼顾各校次之间的异同。通读一般面对的是已经三次较多后的二校样本,有时候二校变化很大,需要先修改。所有通读都面临着新输出的三个校次样本。如果是二校样本,可以直接通读的,在过程中注意各校次的变化。

  如果是三校样本,通读前要先核红,再开始通读。通读时,要重点检查校样中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语言性、逻辑性等错误。通读后如发现有疑问,必要时应仔细核对稿件。

  5、检查胶片

  是指将排版单位输出的胶片与打印的清样进行核对。

  (二)可以穿插校对过程。

  1.核红

  核红,又称“核对”,是指在随后的校样上,用彩色笔检查前一次或前几次)所作的更正是否已被更正,并对遗漏或错误进行更正的工作。而编辑和校对人员会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笔来更改校样,而红色的笔是经常使用的,所以这个过程被称为核红。核红时,用铅笔标出前面校样的改动,便于后续校对判断与原稿的差异是否属于责任编辑认可的原稿改动。

  2、誊样

  誊样又称“过红”或“并样”,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为了作者和编辑进一步核对,除了校对者使用的一份校样外,同一份校样通常还要提交一份或两份给编辑和作者审阅。校对结束时,通常会将校样(作者和编辑阅读的校样)中所做的更改复制到校样(校对者阅读的校样)中。

  复制样本时,不能简单地复制子样本的变化部分,还要判断变化是否合理。

  3.文字的技术整理

  文字技术整理简称“技术整理”或“整理”,是指从体例、格式等方面对所有书刊校样进行检查、校勘的工作。技术整理工作应由负责校对者承担。

  以上图书出版前,由出版社编辑整理校对稿件基本操作规程的内容。通过以上我们知道,出版一本书比想象中复杂得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同时需要专业人员层层把关,才能最终成功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9-24 10:09:15
下一篇 2023-09-24 10:18: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