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就是要破坏敌方的计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上兵伐谋不是说打仗要用计谋,是说要破坏敌方的计谋。计谋双方都有,双方都是谋定而后动,把敌人的谋伐掉,他就动不了了。最典型的战例是东汉时寇恂讨伐高俊,高俊派他的谋士黄甫文做使者来谒见寇恂,二话不说就把他杀了,给高俊送去一封信说,你的军师无礼,已经斩了,你要投降就赶快,不投降就固守吧,高俊即日就开城投降了。诸将看不懂,问寇恂,这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为什么这还没开战,宁斩了他的使臣,他却连滚带爬的投降了呢?寇恂说,嗯,这个黄甫文高的军师是他的主心骨,高俊派他来,就是来查探虚实,回去定计决策的,留之则闻得奇忌,杀之则郡王其胆,放他回去,他就能给高俊定计,把他杀了。高俊。就没了主意,也没了胆量,这就叫上兵伐谋。

寇恂的案例是一个极端案例,直接把主谋杀掉了。一般情况下可没这样的机会,还是注意分析判断,破坏敌方计谋。第二个案例是折冲尊主的典故。折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车,叫折冲仪,阻挡对方冲锋,对方冲过来挡住他,就像把刀折断一样,折断他的冲锋。樽俎是酒气,折冲樽俎只不用忤逆,而在酒席谈判中治理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

晋平公想攻打齐国,派范昭为使去刺探齐景公设宴昭待酒至半酣,范昭对齐景公说,想讨您杯中酒喝行不?景公说,这有何不可?来人把我杯中酒倒给客人。范朝一口干了景公的酒,下人正要给双方斟酒,晏子却喝道,且慢,给国君换一个新杯子。范昭不高兴,佯醉起舞,又对太师说。我想跳支舞,能为我走乘舟之月吗?太师冷冷的说,这个我们没人会走,把范昭给气走了。酒宴弼齐景公问,呃,今天你们怎么回事儿呀?这大国使者来观摩我们的政治,你们惹他生气有什么好处呢?不是惹麻烦吗?燕子说,就是给他观政吗?您看这范朝绝非不懂礼貌之人,是故意要跟我们挑事儿,君臣有别,要国君杯里的酒就是挑衅试探。所以我给您。

换一个杯子,不跟他喝一个杯中的酒,乱了尊卑。太师说,辰州之乐是天子之乐,不是人臣能武的,当然不能给他奏。范昭回到晋国,回报晋平公说,岂不可伐?我想侮辱他的国君,被燕子识破了,想冒犯他的礼仪,又被太师识破了。齐国有贤臣呐。孔子赞叹这件事情,说不悦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举杯谈笑间,就伐掉了进攻齐之谋,退了千里之外的敌军。这就是。上兵伐谋第三个案例是春秋时秦伐晋,晋将赵盾领军拒敌。上军左于骈说,秦军远来不能持久,我们深沟高垒把他耗走就行了,秦军战也不得,退也不能。秦伯问侍会怎么办?诗会说,这一定是于阗的主意。不过呀,禁军中还有一个将叫赵川,是赵盾的堂侄,又是禁军的女婿,此人不懂军事,恃宠而骄,好勇而狂,而且他最不服的就是于阗当上了上君主,

咱们去骚扰赵川的部队他肯定会出战,依计而行,骚扰赵川。赵川追出来没追上,回去大怒说国娘作假就是为了杀敌,敌人来了不打,这是要干什么呢?手下人说,这是等待时机。赵川说,我不管他们有什么谋,他们不打,我自己打。于是率本部出战,赵盾听说赵川冲出去了,拿他没办法,还得救他,只得全军出动,跟秦军大战一日,不分胜负。寇寻之伐谋,直接把敌军主谋杀掉了。晏子之伐谋是伐掉了敌人,未成之谋是会之伐谋是破了敌人以。之际,这三个案例都是上兵伐谋的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