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材及其衍生事件引起的巨大争议和社会讨论仍未止息。教育部成立调查组彻查,媒体更强调“毒教材整改不能避开追责问责,一句道歉、一个整改承诺还不够”——

涉事教材中多处人物形象怪异、画面不雅
那么,到底要做到怎样才算“够”?
大家的讨论点都集中在法律上。
但“惩治”只是结果,并不是“破局”。
真正的破局点,在于人教社事件背后,一直鲜有人提及的“招标采购”部分。
譬如事件发生以来,很多插画师主动拿出自己的插画作品,纷纷表示如果国家需要,尽管拿去做教材,“不要钱”!

插画师“春羊”的作品在“插图海选”中大受好评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和插画师,不要钱都接不到人教社版面设计及插图的工作呢?
01
没有招采,再好的作品也进不来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教社”)是一家央企,属于“中央预算单位”,它购买相应服务或商品,属于政府采购范畴,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

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可以查到人教社的采购项目
但是,本次涉事数学教材的版面及插图设计,恐怕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招标,也没有查询到相应的采购信息。
人教社网站显示,相关教材版面设计及插图(含封面)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承担;但在天眼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均无法查到“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工商登记信息;

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今年3月公开的一份民事判决书中更显示,“并没有‘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这一实际的单位,实质上就是《委托设计制作合同》中的吴勇”。
很难想象,如果进行过招标采购,还能出现这种“随便”的错误。
但没有招标的原因可能也很“正当”,比如因为“价格较低”。
《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2020年版)》
政府采购货物或服务项目,单项采购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如果和吴勇签订的《委托设计制作合同》没有达到200万元,可能的确不需要进入招标流程。但如果真是这样,一套影响千万儿童和祖国未来的教材,从封面到插图到版式的“全包设计”竟然不到两百万,也难怪著名画师乌合麒麟之前出来替吴勇“叫屈”:认为问题出在钱给少了。

按乌合麒麟提到的业内“8000一张都很难找到人画”的行价,加上人教社在整改中提出今年秋季就要更改新教材、且需要800张插图的工作量,就是600万元往上了,这还不包括装帧设计的费用。无论如何“打包”“优化”,这报价怎么算也很难在200万元以下。
而一些知名企业,光是LOGO的升级设计费用,花费数百万是很正常的,比如淘宝。


淘宝的LOGO升级项目,总花费300万元
所以,不是说给吴勇的钱少了,而是说如果给的够多,我们才可以拥有不选吴勇的权利。
单靠大家一腔热血“免费”,是无法长久持续,也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02
没有程序,难以回避和监督
没有进入招采程序,选中吴勇,就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吴勇本人承接了教材版面设计及插图,吴勇的老师吕敬人正是这版数学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吕敬人的儿子吕旻是教材封面的设计者之一;另外,吕旻和吕敬人父子二人,合作开了一家公司,父亲是大股东,也就是说吕敬人还是吕旻的老板;而美术编辑郑文娟据传既是出版社的编辑,又是吴勇工作室的员工……

可谓乱成一锅粥。这不仅会导致任人唯亲,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很难做到相互监督。而如果进入政府采购程序,则可以根据法规,要求回避:
《政府采购法》第12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9条第1款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下列利害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与供应商存在劳动关系;
(二)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担任供应商的董事、监事;
(三)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是供应商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四)与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
(五)与供应商有其他可能影响政府采购活动公平、公正进行的关系。
难以想象,五种回避情形,在这个四人小圈子里,几乎占全了。也难怪他们不愿意进行政府采购的程序。
但政府采购也不是万能的。目前《政府采购法》在实施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没有明确回避的受理机关和程序,实施起来难以操作;没有规定采购主体负责人和主管机关负责人的回避制度等。
只有这些都完善了,我们才能谈教材事件的真正破局。

正好,目前整体经济下行,国家刚刚出台6方面33项纾困措施全面稳经济,其中重点提到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
政策都是好政策,但都要看如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