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夸一个人做事扎实,做事勤恳,做事有始有终,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做事认真,做事“落地儿”,做事缜密,执行力强……等等时,我们称他“务实”。
基本是褒义。
当我们说一个人,谈话做事总“务虚”,“空对空”,说无形的东西多,做有形的事情少时,我们常说他爱“务虚”,“有些空”,好像不实在。
贬义的意味更多。
不过,“好像”,这世界,务虚与务实,一样不容易!?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天下所谓有形之大事难事,都是从简单和小处做起。当有人在做极细微的“准备”工作,极深刻与无形的功课时,谁能“看见”?又哪能引起他人注意?那此时,这人在务虚中,还是在务实中??!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古代圣贤、大智慧之士,真就不作为吗?真就无所事事吗?真就少思寡欲吗?真就因为不执着,放空自己,就全无所得吗?
未必!
圣贤之士早就开始行动了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那这些“悟道”之人,“悟空”(务空、务虚)之士究竟如何做,如何“成”的?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此圣非彼圣,此圣亦彼圣,把圣人的名头忘掉,只把他们看作一类人:“悟道、得道”之士即可)
——这世界就有些人,做小事儿,成大事儿,做难事儿,易成事儿,不争先,但获胜,不执着,但也能牢牢把握他们所要把握之事。看尽万事万物,而后进,但后进,始终又貌似很先进……?!
这世间的事儿,到底是务虚重要,还是务实更重要?还是都重要?还是都不重要??
真难说!
不过,各位看官也要常多留个心眼儿,您们周围很多在貌似“务虚”的人,其实在务实!很多在务实的人,其实看似将“竹篮打水”……
亏不吃,不知道“犯错”的“好”!人不学,不知有“道”!
一切皆未可知,也一切皆有所感。
务实很好!务虚也很好!
只是看某某某的那个你,自己怎样看怎样做罢了。
“务”与“不务”——“悟”与“不悟”。虚实转瞬成空,空又即“万有”……这,真是一个混沌的世界……没有之二,只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