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非常向往田园生活,为此他曾写过一篇散文《桃花源记》,记述了湖南武陵的一个捕鱼人的奇遇。故事是这样的,溯水而上,希望能捕到更多的鱼。他不知划了有多远,忽然发现在河岸上有一片桃花林。接着,他又向前划,看到前面有一座小山,小山腰上有一个不起眼的洞口。渔夫很好奇,便从洞口爬了进去,想进去看个究竟。
他来到里面,只见一排排房屋干净整齐,房前屋后有很多桑树和竹子,肥沃的土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田中的道路互相交错,四通八达,许多人正在田里耕作,老人享受着田园风光,小孩子们在田间快乐地嬉戏。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人们看见渔夫,起初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和他闲谈起来。那些人告诉渔夫,他们的祖先原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才到这里隐居起来的。渔夫把朝代的更替告诉他们,他们听了都很惊奇。过了几天,渔夫在接受了村中人的热情款待之后,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大家。他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守,太守便派人和他一起沿原路再去寻找,但怎么都找不着那个村庄,反而迷失了方向。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桃花源了。
世外桃源原来是比喻一个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常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反映了人们在精神上的追求。在今天这个时代里,“世外桃源”已经不是虚幻,正在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