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楼市进入普跌以后,很多人都觉得房价想要再涨上去已经很难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无外乎:市场供给太大,但需求不足。
比如去年,总共住宅施工面积为58.98亿平方米,同比减少7.7%。以套均100方来算,相当于共建了5898万套住宅,但是去年新增人口902万,死亡人口1110万,净增人口又一年达到负数。按照这个数据来看,已经是严重的供过于求。

然而即便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给过剩,且近年来房价已经进入调整周期,全国各大城市,包括一线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房价下降,但总体来说,均价依旧保持居高不下。
据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220元/平方米,相当于一套百平米的房子,总价起码都在160万以上,即使按目前首付两成,买房起码一次性拿出三四十万。

这样一笔资金,看似不多,但是对于那些每月工资收入只有三五千的家庭,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并非易事,如果这些家庭没有其背后老年人支持,短期内压根不可能实现买房。
所以近几年,不少年轻人就选择在城市住房生活。
据统计,目前我国房屋租赁市场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2亿人。根据中国城市租住蓝皮书的统计,预计在2030年,我国租房人口将达到2.7亿人,租房市场总额接近10万亿!

如此多的“租房群体”,看似减轻了城市住房压力,但也时常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房东随意提价、克扣押金、以各种不当理由驱赶租客等…
种种现象的背后,都给身为弱势群体的租客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对此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整治租赁市场的混乱:

比如2023年,已经有多个地区结合多部门印发了《联合整治住房租赁市场乱象工作方案》专门治理这些问题。
并且,全国多个地区也已经针对住房租金纳入监管。比如合肥在去年底出台新规:超过3个月的住房租金须转入监管账户。不得通过其他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代收、代管租金和押金;违规租赁企业将被暂停房源发布、信用扣分等……

当然,也不是最早实施这一条措施的城市,早在一年多以前,北京在正式实施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中就明确了这一条: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单次收取租金的数额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租金,超收的租金应纳入监管;收取的押金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租金,并按照规定通过第三方专用账户托管。
此外,该条例中,还对维护承租人权益提出了明确要求。

综合来看,该条例中主要有几个变化:
其一,空气质量不达标、卫生不达要求的房子不能出租;室内装修不合格的房子不得出租…
其二,非居住空间不得出租。比如阳台、卫生间、储藏室、厨房等改造成卧室的,是不能出租的;
其三,租金出台指导价,防止房东恶意、私自涨价。比如深圳10月就开始了房屋租赁参考价格。

其四,“二房东”收取的相关租金要纳入监管专用账户。二房东将纳入监管,规定租金缴纳一般不能三个月、收取押金不得超过一个月租金,超出的租金要存入住房租赁交易资金监管专用账户。
由此可见,新条例不仅仅对一手房东和二房东有所约束,而且还将租金纳入“监管”,避免二房东收到大量租金而跑路,租客因此遭到损失。

此外,前段时间,沈阳市还通过了《沈阳市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2024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有几点内容尤为值得大家关注:
1.出租人需要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公安机关办理治安登记,并承担相应的治安责任,包括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员,发现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等。
2.承租人也有相应的治安责任,如向出租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及时登记外来暂住人口信息,不得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一旦违反该规定,将依法受到处罚。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房东出租房产,也要提升治安管理。根据相关的规定,房客在出租屋内违法,如果房东不知情,可能没责任。
但是如果房东知情,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的,或者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有可能涉嫌包庇罪,是有责任的,甚至要遭到处罚的。

总之,房东在出租房屋时,既要保证出租屋内活动的合法性,还要定期检查房屋的安全性,如因为房东没有尽到合理义务,导致租客在出租屋内发生安全事故,那么房东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