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亵渎”的意思是冒犯、不恭敬。 这个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对神圣、庄严或崇高事物的不敬、轻慢或侮辱行为。12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鄙视、轻慢、蔑视、轻渎、藐视、轻视
反义词:虔诚、尊敬、虔敬
历史渊源
“亵渎”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班固的《白虎通·社稷》中,书中提到:“社稷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何?尊而亲之,与先祖同也。不置中门内何?敬之,示不亵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社稷被置于中门之外,以示对其的尊敬,避免亵渎。
应用范围
宗教语境:对神像、宗教仪式或宗教经典的冒犯。
政治语境:对国家、政府或领导人的不敬或侮辱。
文化语境:对某一文化或传统的不尊重或嘲讽。
社会影响
亵渎行为往往会引发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它不仅伤害了被亵渎对象的尊严和感情,还可能引发公众的愤怒和反感。因此,尊重和保护那些具有神圣、庄严或崇高性质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亵渎是指对神圣、庄严或崇高的事物表示不敬、轻慢或侮辱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方式表达,例如使用冒犯性的语言或手势攻击宗教人物、信仰或偶像,故意损坏或玷污宗教场所或物品,否认或嘲笑他人的宗教信仰等。
在宗教语境中,亵渎通常指对神灵或宗教圣物的不敬行为。例如,辱骂神灵、否认其存在,撕毁或破坏宗教书籍等。耶稣曾指出,妄称圣灵之名并坚持不道德行为,也被视为亵渎圣灵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