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竹枝词九首》之后。可能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解词释义
踏:脚板踩着节奏唱歌。晴,这里取“情”的谐音。
诗文之意
杨柳青青,江上水面宽阔平坦,听见郎君从江上踏着歌声而来。东边太阳高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无晴,但是却又还有晴。


诗文鉴赏
现存《竹枝词》十一首。这里所选的是《竹枝词二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模拟民间情歌的诗歌。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青年女子那种含羞不霉的形象十分贴切自然。以谐音作为隐语,一语双关,这是中国古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诗人巧妙地利用谐音,描绘当地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后两句一直为后人所喜爱与引用。本诗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