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武夷岩茶之王——大红袍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是闽北乌龙茶的典型代表,属于半发酵的青茶类。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兼具绿茶之清香与红茶之甘醇。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的杰出代表,居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首,素有“岩茶之王”的美称,被一些爱茶之人誉为“中国茶王”。 大红袍成品茶汤色红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强烈,岩韵极显,香味独特,饮后齿颊留香,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显毫,深绿带紫。 “大红袍”母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九龙窠的大红袍母茶树现存6株。

二、纯种大红袍与拼配大红袍
大红袍作为岩茶之王,在茶叶市场中炒作的非常厉害,是岩茶比较混乱的一个品种。市场上出现了纯种大红袍、拼配大红袍、广义大红袍、狭义大红袍等多种概念的大红袍茶叶。我们到底该怎样理解名头繁多的大红袍呢? 讲到大红袍就必须要讲到“母树大红袍”。“大红袍”母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民国时期留下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九龙窠的大红袍母茶树现存6株。关于大红袍母树的品种问题,学术界有争论,但是奇丹是大红袍母树中的一种没有争议。大红袍母树树龄在300年以上,2006年以后已经停止采摘。据当年参与过大红袍母树茶叶制作的武夷山老茶人讲,大红袍母树茶汤的口感像蜂蜜水一样香甜。 再说广义大红袍与狭义大红袍。广义的大红袍就是泛指种在武夷山岩茶产区的岩茶品种,通过武夷岩茶特有的制作发酵工焙火艺(包括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岩茶统称为武夷岩茶(大红袍)。肉桂、水仙、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品种的武夷岩茶属于广义的大红袍。狭义大红袍是指采用九龙窠大红袍母树采用无性扦插繁育的茶树原料制成的岩茶,即纯种大红袍(奇丹)。

三、有岩韵的大红袍才是好茶
现行国家标准《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的规定:“武夷岩茶是指福建省武夷山市所下行政区域范围内,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无性繁育或栽培,并采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武夷岩茶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由此可知,大红袍必须具有岩韵(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岩韵是评价大红袍茶叶品质的标准。 关于岩韵怎样理解,茶界名宿叶启桐先生认为:“岩韵是武夷茶在武夷山特有的碧水丹山环境中,经传统的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味甘醇厚、甘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岩茶泰斗姚月明指出::、“……岩韵……岩骨……岩石味……醇而厚、能长久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长……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清代梁章钜总结提出武夷岩茶的特点为:“活、甘、清、香”(原著香、清、甘、活依次递进)! 在老杨眼中,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韵味。岩韵的“韵”指武夷岩茶茶气强烈,劲道十足有筋骨感,生津快,回甘好,回味无穷,喉韵深长。岩韵的“味”是指武夷茶独特的地理气候水土环境,结合武夷岩茶传统的制作工艺,形成的花果高扬而富有穿透力,茶汤浓厚深沉、醇和饱满、苦涩均衡、口感层次丰富分明,茶汤在口腔中形成一种向外扩张的力量感和支撑感,能够体现武夷岩茶种植水土环境特征感受的香气和味道。因此,具备岩韵的大红袍茶就是一款好茶。 最后,再次提醒各位茶友,无论是哪种大红袍都是武夷岩茶,大红袍一定不是红茶。老杨不希望“我喝的是大红袍红茶”这类茶圈最差笑话,继续在茶友圈传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