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简政什么意思_ 精兵简政的历史简介

精兵简政是谁提出的?

精兵简政,最初由陕甘宁边区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

出身农家,曾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并开办医馆,治病救人,群众颇多赞誉。

精兵简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而采取的重要政策。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这一政策,整顿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充实基层。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执行了这一政策,对于加强部队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增加生产,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了很大作用。

精兵简政什么意思_ 精兵简政的历史简介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辛亥革命后,李鼎铭拥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在当地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破除迷信和兴办学校。

1918年返乡行医,并和当地群众在桃镇创办国民高等小学,担任校长。

1926年因病返故里,一面行医,一面为地方公益事业服务。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逐步接受中共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47年12月11日,他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绥德县义合镇突患脑溢血病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1-03 11:19:16
下一篇 2023-01-03 11:21: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