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什么意思_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

田单帮齐国复国的时候,赵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这个璧叫“和氏璧”,是一块美玉,楚国人卞和发现一块璞玉,他凭借识玉的经验知道这是个宝贝,没有剖开就献给了楚王,可惜楚厉王和楚武王两代楚王都不识玉,还说卞和是骗子,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直到楚文王继位,总算是个识货的,剖开这块璞玉一看,果然是价值连城的美玉,这才重赏了卞和,给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完璧归赵什么意思_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

和氏璧几经辗转,后来到了赵惠文王手里,秦昭襄王知道后就打上了和氏璧的主意,派人出使赵国,说要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赵惠文王知道秦国在忽悠赵国,可是秦国势力强大,和众大臣商量半天,不知如何是好。宦官缪贤推荐他的门客蔺相如给赵惠文王,说此人大智,必有办法。蔺相如献计,他可以带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国不给15座城池,他一定能把和氏璧完整的带回来,赵惠文王见蔺相如确实勇敢机智,就同意了他的办法。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爱不释手,自己看了给大臣看,大臣看了又给后宫的妃子看,就是不提15座城池的事。蔺相如发现形势不妙,就对秦王说:“和氏璧虽是美玉,但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好奇,就让人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瑕疵。蔺相如接过和氏璧,说秦王根本不打算以城换玉,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摔,秦王怕蔺相如真把玉给摔了,让人取来地图,假惺惺画出了15座城池位置。蔺相如知道秦王还是忽悠人,就说赠送美玉需要秦王斋戒5天,秦王只得答应。

回到公馆,蔺相如连夜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五天后,秦王发现和氏璧早已不在秦国,蔺相如要求秦国派人到赵国去办理完15座城池的交接手续,然后带和氏璧回秦国,秦王是又气又恼,非常后悔,最后故作大度,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放蔺相如回了赵国。当然秦王本就是想白要和氏璧的,所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完璧归赵什么意思_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

秦赵渑池之会

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被赵惠文王封为亚卿,开始得到赵王的重用。两年后秦赵交战,赵国连战连败,秦王约赵王在渑池谈判,准备让赵国投降,赵王不敢去,蔺相如又献计,他和赵王去渑池赴会,由大将廉颇在秦赵边界设防,又对外宣称,赵惠文王如果一个月不回就立太子继位。

赵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渑池相会,酒席宴上,秦王对赵王说,听说你会鼓瑟,不如来上一曲助助兴,赵王没多想就鼓瑟了一曲,秦王立即命人记下此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赵王鼓瑟,一看秦王这样,赵王气不打一处来又不能发作。蔺相如此时拿起一只瓦缶,走到秦王跟前说,听说大王能击缶,也来一曲助助兴,秦王不肯,蔺相如举起瓦缶就要砸秦王,完璧归赵时秦王领教过蔺相如,无奈用筷子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让人做了记录,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令秦王击缶。因为此时赵国廉颇已经在秦赵边境做好了准备,秦王只得恨恨作罢,渑池之会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完璧归赵什么意思_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

负荆请罪

回到赵国,赵惠文王又加封蔺相如为上卿,位置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就有点不高兴了,我打了一辈子仗也没有如此高的爵位呀,你蔺相如一个门客出身居然在我之上。于是就发生了那个著名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故意在街上堵蔺相如的去路,蔺相如找小路避让廉颇,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让自己是为了“将相和”,不想因为他们文武相争而影响到赵国的国事。廉颇得知羞愧难当,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之后,蔺相如廉颇文武齐心,辅佐赵惠文王共抗强秦传为佳话。

秦昭襄王虽然没有得到和氏璧,在渑池还被蔺相如抢了风头,但秦国还是越来越强大,因为又有一位重要人物到了秦国,这个人是谁呢,咱们下一次继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1-04 08:48:36
下一篇 2023-01-04 08:52: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