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益性岗位概念
所谓公益性岗位,就是指由政府出资或者引导社会资金开发,以满足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服务性岗位,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
二、岗位类别
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四大类:
1.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
具体包括各类协管员、交通执勤、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岗位。
2.城市社区服务公益性岗位
具体包括社区服务岗位,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报刊亭、电话亭、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务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
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岗位。
4.设区市级政府或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报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三、补贴标准:
公益性岗位补贴包括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两项补贴之和不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0%,不高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除对自初次享受岗位补贴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补贴至退休外,其他人员原则上不超过3年。
四、期满政策
1.公益性岗位签订合同最长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以后将不再享受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政策。是否续签合同由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情况及岗位人员服务期间表现情况而定。
2.基层公益性岗位人员可以转为特定岗位,转岗后按基层特定岗位待遇执行。
(1)愿意转岗人员,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推荐、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考核后,重新签订基层特定岗位劳动合同,不再参加统一组织的招聘考试。
(2)基层特定岗位在服务期间的工作时间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

公益性岗位可以转事业编制吗
公益岗不能直接转事业编, 都是需要重新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才可以; 公益性岗位考上之后没有编制;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所从事的是公益性工作,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属临时用工。
公益岗不能直接转事业编, 都是需要重新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才可以; 公益性岗位考上之后没有编制;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所从事的是公益性工作,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属临时用工。
被聘用人员有更合适的就业机会,可以随时解聘。公益性岗位工资有财政解决,但不属于编制内人员,属于促进就业的一种援助型岗位,原则上公益性岗位一般不超过三年,部分公益性岗位考核优秀人员在当地招考事业单位中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录用政策。
公益性岗位是指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以及适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政府购买岗位或支持、引导多渠道出资,符合公共利益,适合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概括起来有三类,
一、社区管理岗位,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执勤、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
二、社区服务岗位,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报刊亭、电话亭、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务等。
三、社区内单位的后勤岗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临时用工岗位。 主要是安排.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 ;失业、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公益性岗位是国家为大、中专毕业生未找到合适工作和从社会弱势穷体人群中通过考试的办法,录用一些人来协助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特殊岗位。
与行政事业单位(在编)考试相比,在试题上较为简单,由县以上的政府部门出试卷。
公益性岗位不在行政事业编内,属于编外工作人员。
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属聘用人员,有养老保险(不低于三种,各地有差别),但‘一金’一般没有。退休按一般企业职工退休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