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听到有些人说“我没有方向感,经常找不到路”、“我方向感很差,去一个地方去了几次还是找不到地方”。
什么叫方向感?
方向感也称对方位认知,是人体对物体所处方向的感觉,如对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的感觉。
据相关科学家研究发现,男性的方向感会比女性强很多。
但可以明确一点的是,方向感与智力无关。

方向感与性格的研究,最初起源于直觉判断的心理实践。有心理学者做过一个实现,证明性格与方向感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实验室里,有一个可以旋转的房子,房子里有把可以旋转的椅子, 实验时,要求受测者坐在椅子上,研究者让他把自己调到与水平面垂直的位置。按照预想,不同受测者的差异应该不是很大,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有些人会依据房屋的门、窗、地板等外在视觉线索来调节自己的位置,当房子倾斜时,受测者会把椅子调整到与房子的地面相垂直的位置,但自己与真正的水平面并不垂直。
有的人则依据身体的平衡觉来调节,无论房子倾斜到什么角度,他都会把自己调整到真正的垂直状态。
心理学家把这种差异称为“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这里的场指的是外部的环境。
心理学家发现,这两种类型的人在性格上的差异很大。
“场独立性”的人,一般有主见,自信,不轻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太注意别人的意见,他们对社交活动兴趣较低,喜欢独来独往,不轻易动感情;
“场依存性”的人,喜欢重视别人的意见,容易受外在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容易接受团体的意见;遇到困难时喜欢寻求社会支持和依赖别人; 喜欢社交活动;
按以上实验 ,我们可以把方向感较差的人归为“场依存性”的人。
有心理学者认为“没有方向感不是生理问题,主要是心理上不够重视方向感这件事”。

总体来说,方向感差的人有以下特征:
01,性格上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主动和自主精神
有些人去某个地方去了N次,却还是记不住路;有些人可能在自家附近都会转的晕头转向。
这种人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凡事都想依赖别人。不是他们自己做不下,或者没有能力,而是这种心理抑制了自身能力的发挥。
不管是认路还是在平时生活中,他们不愿意去思考,也不愿意主动接受一些新知识,而常常习惯的靠别人完成。
当她们在平时生活或情感中遇到困难时,往往犹豫不决,缺乏自信,不知道怎么办,最先想到的是请救兵找支援,而很少想着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出门都是丈夫帮忙买好来回票,要去什么地方也是丈夫叫好车,直接走;和丈夫一起出去,从来不用操心坐什么车,走什么路。当然,在她家庭中,一切也是她丈夫为中心,什么都有丈夫说了算。
02,注意力不集中
人认路主要靠的是地标、标图和指示牌。一般方向感差的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在开车或行走过程中,可能走着走着、开着开着,突然之间就错过了一个正确的岔路口,或者导航明明让他往东,而我们却往西。

方向感虽说是天生形成的,对于方向感不好的人我们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弥补不足。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提升自己的方向感了?
01,其实很简单,平时多出门,多用心留意关键地标。每次出门时,我们可以观察周边的店铺、商场、一些显著的建筑,到了目的地后,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回想下刚刚是怎么过来的,这样就很容易记住路。
02,善于使用地图
现在手机导航APP软件很多,基本上只要跟着导航走就好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方向。
每准备去一个新地方,我们可以先看下此地方的全景,用导航查下详细的线路,找几个关键点出来,然后在大脑里模拟一下大概的出发线路。在开车和行走过程中,注意一定要看路牌。
03,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自主性,提高自己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不要对人产生太多的依赖,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处理相关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