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和荷西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一个很经典的爱情故事。三毛对荷西的爱之所以那么深,一方面是因为她对荷西的个性和内心深处的东西非常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荷西在三毛的生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荷西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遇到的一个西班牙人,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艰辛,但是他们的爱情却一直没有变。荷西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会讲故事、会写诗,而且非常有幽默感,这些让三毛深深地爱上了他。
除此之外,荷西也非常关心三毛,他在三毛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会给予她帮助和支持,这让三毛感到非常温暖和安心。荷西的离开给三毛带来了非常大的伤痛,但是她对荷西的爱却一直没有变,她把荷西放在了心里最深的地方,成为了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毛这一生,是流浪的一生,更是勇敢燃烧的一生。
01
1943年,三毛出生于重庆,父亲陈嗣庆给她取名叫陈懋平。“懋”是家谱上的排行,“平”是因为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给了她“和平” 的大使命。
后来三毛开始学写字,她怎么都学不会写“懋”字,便自作主张不要中间那个字。父亲拗不过她,只好给她改名叫“陈平”。
当时三毛才三岁,她的个性与自我已初见端倪。
5岁那年,父亲带全家移居到台湾。一年后三毛上小学,学校生活让三毛痛苦不已。
每天清晨六点半开始早读,一直学习到深夜十点,到家后还有繁重的作业。不仅如此,学校老师还体罚学生,做错一题就会被老师用教鞭抽一下。
多年后,三毛回忆起当初的日子仍痛苦不堪:
“每天清晨,我总不想起床,被母亲喊醒的时候,发觉又得面对同样的另一天,心里想的就是但愿自己死去。”

三毛虽然内心痛苦、害怕,学习上仍是下了大功夫。小学毕业,她考入台北第一女子中学,这是台湾最好的女中。
在这所学校里,三毛遭遇学生时期最大的打击,乃至改变她一生的轨迹。
三毛5岁半时就开始看《红楼梦》,小学就读了众多世界名著,但是她的数学极其不好,尤其到了初中,几乎每次都不及格。
初二时,三毛发现数学老师出的考题,都是书中的练习题。于是她把所有习题的答案都背下来,连续几次都考100分。
数学老师怀疑她作弊,把她叫到办公室,给她一张全新的数学试卷。三毛没有答案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来。
老师认定三毛作弊,用毛笔在她的眼眶四周画了两个大圆圈,让她在操场跑一圈“游行”。
12岁的三毛,受不了这种人格上的羞辱,经常逃学到墓园读书,只有在墓园,她才能平静下来。

此后,三毛开始漫长的休学时光。她在家中非常沉默,性格变得孤僻。她用锋利的刀片划破自己的手臂,这是她第一次尝试自杀,幸而母亲及时发现,把她救了回来。
父母遵照医生的建议,给她请了插花老师、钢琴老师,想让她借此走出来,但收效甚微。
直到1960年,17岁的三毛认识25岁的画家顾福生,跟他学习油画,仿佛有一道光照进三毛灰暗的世界。
第一次见恩师时,三毛手里提着的一堆东西哗啦啦掉到地上,一见钟情不过如此。
而顾福生对三毛只有师生之情,他极其照顾这个敏感沉默的小姑娘。不久,顾福生发现三毛绘画天赋一般,但文学素养极高,便介绍她和好友白先勇认识。
白先勇是《现代文学》杂志的主编,三毛的第一篇小说《惑》不久就发表出来,这让三毛的内心明朗许多。
1964年,21岁的三毛逐渐走出那场伤痛,她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很是优异。
在这里,三毛邂逅了初恋舒凡,从此开启了她的流浪之路。

02
舒凡原名梁光明,是戏剧系的学长。那时的三毛很普通,帅气挺拔的梁光明却是学校知名人物,他文采出众,用“舒凡”这个笔名出版了几本书,是公认的大才子。
彼时三毛刚刚走出自闭症,舒凡点亮了她暗淡无光的心房。为了有更多机会接近他,三毛甚至逃课去旁听戏剧系的课,只是两人从未有过近距离接触。
在这场暗恋中,三毛固执地相信,终有一日,她会和舒凡走到一起。
这一日,终于来了。三毛在操场偶遇舒凡。喜欢的人忽然出现在眼前,三毛隐约觉得,这是老天给她的机会。
多年以后,三毛这样回忆这场相遇:
“我的一生不能这样遗憾下去了,他不采取主动,我可要用一个开始。”
三毛朝舒凡走去,从他的上衣口袋拔出钢笔,在他的掌心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家里的电话号码。
三毛到家后守着电话,寸步不离,她等来了舒凡的电话,激动到流下眼泪。那天,为了赶赴人生第一场约会,三毛紧张地一直在镜前打扮,她的内心像是千百朵烟花在盛开。

两人相爱以后,三毛是甜蜜的,也是不安的,她的内心自始至终没有安全感。
舒凡即将毕业,两人的爱情持续了快两年,三毛对即将来临的分别充满恐惧,她提出要和舒凡结婚。她太害怕离别,太想要一个归宿。
而舒凡却觉得,男人要先打拼事业,再谈结婚成家。这样一个傲气、有才学的男人,他是不愿意早早将自己埋葬在围城中,消磨掉雄心。
何况三毛比自己晚一年毕业,此时根本无法结婚。三毛毅然决然地表示她可以休学结婚,舒凡仍觉得不妥。
三毛每天都在惶惶不安中等舒凡做选择,要么和她结婚,要么两人分手,她出国留学。
等出国手续办好,三毛后悔了,她只是想逼迫舒凡妥协而已,并不想真的分手。她找到舒凡,告诉他:
“只要你告诉我一个未来,机票和护照我都可以放弃。”
舒凡无法给出承诺,他甚至连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都不清楚,他的转身离开让三毛彻底崩溃。
1967年,24岁的三毛再次休学,她去了远方疗伤,从此开始孤独的流浪。
三毛的流浪,因爱而起,她一生为之追求的,也不过是个“爱”字。

03
三毛的第一站来到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留学生活。在这里,她遇到一个比自己小8岁的高中生,荷西。
有一次,两人一起逛公园,荷西忽然对三毛说:“你等我六年,我还有4年大学要读,两年兵役要服,六年一过,我就来娶你。”
荷西许诺的六年,虽令人心动,却不切实际,三毛理性地划清了界限。
毕业后,三毛没有选择直接回台湾,而是在欧洲各国游走和感受。三毛是极其迷人的,她邂逅了一段又一段爱情,她说自己那时像花蝴蝶一样。

又几年过去,她受张其均先生的邀请,回到台湾文化大学当老师。在这里,她认识一位大她十多岁的德裔男子。
这位德裔男子谈吐优雅、举止稳重、温柔体贴,三毛被他深深吸引,两人迅速相爱。不久,三毛答应他的求婚。
彼时三毛庆幸自己回到台湾,她和未婚夫之间的爱,是一种生命和灵魂的契合,这让三毛内心得到慰藉。
但天意弄人,就在婚姻前夕,未婚夫心脏病发作,猝死在三毛怀中。
三毛崩溃了,未婚夫的突然离世给了她致命的打击,悲伤过度之下,三毛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
当她被家人发现时,已经昏迷不醒。被抢救过来后,她心如死灰,她知道她必须要离开这个让她伤痛的地方。
1972年,29岁的三毛再一次选择背起行囊,踏上流浪的旅途。
“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04
冥冥之中,她再次来到西班牙。这一次,她的心门再次打开,为她牵绊一生的爱人,荷西。
西班牙的再度重逢,正是荷西六年之约到期的时候。
荷西把三毛带到家中,说是有东西给三毛看。房门一打开,三毛就看到满墙都是自己放大的黑白照片,因为时间很久了,阳光透过百叶窗把照片晒成一条一条的,已经发黄了。
三毛看着照片,又看眼前的这个人,她说:“荷西,六年前,你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娶我,现在如果我跟你说我要嫁给你,是不是太晚了?”
荷西激动地流下眼泪:“天哪,一点儿也不晚!”
三毛读到关于撒哈拉沙漠的文章,被深深震撼,她想去沙漠。荷西知道后,便义无反顾地先跑去沙漠。
不久,三毛收到荷西从撒哈拉寄来的信,信中他说自己已经在沙漠中找到一份磷矿公司的工作,只能自己的新娘来了。
1973年,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沙漠的生活激发三毛的写作潜能,她第一次以“三毛”这个笔名,在《联合报》上发表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国饭店》。
此后,三毛的作品源源不断,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她的文章充满幽默、欢笑,即使面对沙漠的恶劣环境,她也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1976年,三毛和荷西移居到加纳利群岛的小镇上,荷西换了一份潜水的工作。
1979年,三毛的父母第一次出国到欧洲旅游,第一站就是看望他们的宝贝女儿三毛,这也是六年来第一次见到女婿荷西。
在岛上,荷西陪岳父陈嗣庆一起下象棋,他们一见如故。那些日子,三毛特别喜欢用手吊在荷西的脖子上哈哈大笑。

几天后,三毛陪父母去伦敦,荷西因为工作不能同行。但这一次,荷西下水后,却再也没有上岸。
三毛和父母接到消息,匆匆赶回,两天后,等到荷西溺亡的消息。
如果不是父母在身边,三毛可能会疯掉。两位老人不远万里的到来,也许冥冥之中就是来守护自己的女儿。
荷西的死,无疑是三毛这一生无法背负的沉重和磨难。
彼时琼瑶极力劝说,三毛承诺不会自杀,但她的人生已经陷入彻底的黑暗。

05
1981年,三毛结束异国十四年的生活,回到台湾。
八十年代的三毛很忙,在大学里教书,开展环岛演讲;去南美洲,写下《万水千山走遍》;打破自己“不碰影视圈”的规矩,写电影《滚滚红尘》的剧本……
她被无数读者追捧,在华人世界掀起了一股“三毛热”。
白天的三毛被喧闹包裹,夜晚却独自品尝伤痛。
“许多个夜晚,我躺在床上,坐在一栋海边的房子里,总是听见晚上的风带着一种呜咽的声音,划过我的窗口。我坐在那个地方突然发觉,我原来已经没有家了,是一个人。”
那时追求三毛的人,只增不减,喜欢她的人非常多。但三毛却是人活着,心走了一半。

1991年1月2日,三毛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4日清晨,三毛在医院浴室用丝袜上吊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年48岁。
一代传奇女子,悄悄地走了,没有告别,没有遗书,只留给世人无尽的惋惜与遗憾。
如她自己所说:“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