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诞辰
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辰,作为“炎黄子孙”,关于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炎帝,大家究竟了解多少?

炎帝的传说
炎帝生活在新石器时代,那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善的文字符号系统,人们记述历史都是靠口头相传,关于炎帝的神奇故事都是人们一代又一代口头相传下来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炎帝是太阳神?长得牛头人身?
传说继女娲、伏羲之后,隔了若干年,又出现了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和兽身人脸的火神祝融共同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是南方的天帝。

传说太阳神炎帝是一位特别慈祥的大神,当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因为人类已经生育繁衍出太多后代,自然界出产的食物都不够吃了,所以,慈爱的炎帝就教人如何播种五谷,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得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称他为“神农”。

而且传说他是牛头人身,这大概因为在农业时代,这样的描述能表达出他如帮助我们耕种的牛一样特别有贡献吧(古代的牛可是拥有很高的地位,很重要的存在哦)!
历史上真实的炎帝:“亡国之君”?
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也有说是神农氏(或神农氏子孙)。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真实的炎帝应该不单是一个,而是华夏先民在这一时期里对主干部落多个突出首领的统称。
事实上,史书有明确记载的“神农炎帝”就有八个,后世所说的炎帝事迹,则是综合了这几个炎帝的突出事迹;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前4766—前4513)。
●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其中,与黄帝同时代的炎帝说白了就是一个暴虐的“亡国之君”,至于他的功绩,至今无迹可考,他之所以有名,只不过是因为与黄帝一战成名而已,传说两个部落在板泉展开了大决战,最后黄帝部落取得了胜利,两个部落也因此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华夏族。

炎帝=神农氏?并无定论!
继女娲、伏羲之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他又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不过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即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1
传统观念认为:神农氏=炎帝
这一派的观点现在占上风,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纪念馆就是把炎帝作为神农来祭祀的,所以纪念馆内就有炎帝尝百草的主题。
谈到二者的关系,典籍认为神农氏为当时朝代的称号,而炎帝才是帝具体的称呼。
※《世本》云:“炎帝,神农也。”
※三国时期大司空宋仲子曰:“炎帝,神农也。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汉代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云:“有神龙首出,常感妊姒,生帝临魁,身号炎帝,世号神农。”

2
非主流观点:神农氏≠炎帝
因《史记》而存在异议:神农氏与炎帝不是一个人也不同部落。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划重点]:
黄帝时代,神农氏衰败,无力统治诸侯,所以诸侯相互攻伐侵略。
炎帝“欲侵陵诸侯”,意思是要进攻其他的部落。
在司马迁的笔下,神农氏与炎帝不是同一个人。或者说,在司马迁表述中,神农氏是一个族类,炎帝是其中一个部落首领。神农氏族类衰败了,但是,炎帝领导的那个部落强盛,他们进攻其他部族。

※《史记·封禅》又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封泰山,禅……;炎帝封泰山,禅……。”
司马迁在同一篇文章之中,将神农氏和炎帝分开叙述的,将神农氏和炎帝表述为两个独立人物。
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怎么看呢?留言告诉我们吧~
炎帝为何被历朝历代尊崇
炎帝神农氏虽然与大禹、黄帝同称为上古时代的杰出领袖,但却只有炎帝被封为“神”,甚至推奉为华夏始祖,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敬仰和尊崇。尤其是汉代以来,炎帝神农氏还被尊崇为三皇之一的地皇,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炎帝“封神”之路吧~
“炎黄子孙”
为何炎帝排在黄帝前面?
在古代的很多书籍中,炎帝往往是排在黄帝后面的,有的古籍则是不提炎帝或很少提起。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史记》,那里面是说舜、禹、契、后稷这些人都是黄帝的后代,只有北方少数民族自称祖上是炎帝。
那“炎黄子孙”这个词语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由于那时有外国列强侵略,为了对付新来的外国敌人,人们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这个词语就自然而然的传开了。那为何是“炎黄子孙”,不是“黄炎子孙”呢?

1
炎帝部落历史更悠久
首先根据记载和考察发现,炎帝部落有更加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衰败,先被周围九黎部落进攻,在得到黄帝部落帮助,成功地击退了九黎部落后,又被黄帝部落打败。这就像汉朝打败了秦朝,但是大家称呼两朝时用的仍是“秦汉”一样。
2
炎帝部落的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炎帝文化的核心,也是古代华夏民族的核心,在各种史书的记载中,都详细生动地说明了炎帝神农氏是如何在那个民智未开、茹毛饮血的时代,为了不让人民挨饿而发明了原始农业、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带领百姓从蛮荒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就这点来说放在黄帝前,理所应当。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
1
为民尝百草
神农氏尝百草是为试药?×
首先百草的“百”,一定是个虚数,理解为很多种就是了。这种尝百草的行为,很容易被人联想到尝中草药,好像神农是去寻找草药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各种典籍记载,神农炎帝所领导的部落掌握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农耕,所以他找的应该是和农业有关的东西。
根据记载:春天,神农氏部落的人们寻找平整、靠近水源的土地,用火焚烧这些土地上的枯枝烂叶等物,然后用牛力和人力相结合,用各种石器进行“耕”的操作,最后在这些土地上播种下种子,这种行为被称为“刀耕火种”

那这些种子是从何而来的呢?当然是被“神农”找出来的!!!“尝百草”就是为了找到这些“适合人们食用并且能够种植的植物种子”的必经过程。
“炎帝”为了族人尝试各种植物,寻找可以食用种植的种类,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令人敬佩,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实至名归的。
2
制耒耜,种五谷,奠定农工基础
耒耜(lěi sì原始的犁)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3
立市廛(chán店铺),首辟市场
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4
制麻为布,民着衣裳
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制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无知的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5
作五弦琴,以乐百姓
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6
削木为弓,以威天下
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7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立历日,分昼夜,定日月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可见,炎帝不止教会了民众使用工具、播种五谷,在音乐、历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可以说是在炎帝带领下民众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发展。所以称其为人文始祖,中华文化的源头一点也不夸张。
华夏始祖炎帝陵,
哪里最正宗?
或许正因开创了中华农耕文化,炎帝神农氏不仅因“火德”被汉代和宋代尊崇,更因为泽被后世而被历朝历代尊崇,历史上还有宋太祖寻访炎帝陵,并在在陵前建庙的记载。

而官方祭祀炎帝陵可以追溯到唐朝,此后历代王朝虽兴衰更替,但对炎帝陵的祭祀从未间断:北宋150余年间祭祀50多次,此后元明两代祭祀活动不断,清代更加频繁隆重,极一时之盛。那这些炎帝陵在哪儿呢?哪儿里最正宗呢?这就要讨论一下炎帝神农氏究竟是哪里人的问题了~

南部说-湖北省随州
我国许多史籍,如《左传》、《礼记》、《汉书》、《荆州记》、《帝王世纪》、《水经注》、《括地志》、《汉唐地理书钞》、《路史》、《大清一统志》等,都认为炎帝神农氏的出生地是厉山、列山或烈山,即今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
随州市厉山镇距神农架林区只有两百公里,前者是神农氏故乡,后者是神农氏长期生活的地方。
西部说-陕西省宝鸡
炎帝生于姜水之岸,也就是我国现在宝鸡市境。
《国语·晋语》里面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
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
除此之外还有东部和中部说
关于炎帝是哪里人有着六地八世之说,除了分庭抗礼的湖北随州和陕西宝鸡,还有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相传八世炎帝的第一世和第二世炎帝都是在现在的宝鸡市,并且繁衍到现在的湖南省和湖北省,第八世炎帝则生活于现在的湖南省的陵县。
不管炎帝是哪里人,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要忘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这天是炎帝神农氏诞辰,追忆一下炎帝始祖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与创造的功绩,为他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