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民族,创造了数不清的农耕文明和历史,古代老祖先,最希望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用着最原始的劳动工具,每天跟地打交道,自然也总结了很多的和农耕有关的谚语和经验。

比如我国迄今还在用的二十四节气,一年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自古以来,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经验和指导,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比如,“三九雨淋淋,遍地起新坟”,不仅说了节气的变化,还包含了民俗众生。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天进入数九天,三九四九,也就是现在的时候,天气是非常冷的,可以在“冰上走”,但是该寒冷的时候,如果下雨,那就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是不顺当的
还有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天,应该是冬天最冷的季节,夏天的三伏天,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如果一年当中的年份月份不对,该冷不冷,该热不热,气候有反常,这就是不正常的现象,就不会“风调雨顺”,地里的收成也会减少许多,冬天天气不冷,冻不死土壤里的虫卵,来年容易生虫灾,如果冬天不下雪,储存不了足够的湿度,来年庄稼生长自然不好。

“三九雨淋淋,遍地起新坟”,在三九时候最冷的时间,应该是冰天雪地,下大雪的时候,如果冬天下雪,自有“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喜庆说法,那如果不下雪,反而下雨,,就是灾年的兆头。

该冷的时候不冷,那来年收成不好,地里闹虫灾,很多细菌也冻不死,很容易遭受瘟疫之害,庄稼歉收,少了粮食,又有虫灾瘟疫,在古代缺医少药的年代,自然就“天灾人祸”,新坟多了也很正常。也有“三九开河,农民卖老婆”一说,三九如果河水不上冻,来年就是灾祸年,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三九开河,意味着冬天没有上冻,温度升高,冰层融化。原本应该被在寒冷的冬季冻死的害虫,被提前释放出来,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等到了春天的时候,这些害虫正好长大成精,出来肆虐庄稼,导致庄稼减产。农民都是原始的靠天吃饭的,最怕这种事情的发生,三九开河,这样就意味着来年可能颗粒无收。

旧时农民,都是很单纯的种地,而且是给地主家里种地,没有其他的赚钱本事,除了靠地里一点收入,其他什么收入也没有。地里的粮食减产,甚至连地租也交不上,一家人就得挨饿,当饿得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借贷,如果借的钱还不上,就只能卖老婆抵债了。
自古以来,农民是最不愿意看到“三九雨淋淋,三九开河”这样的节气,遇到这样的天灾,是农民的灾难,在农业文明时代力,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很弱,只能靠天吃饭。所以农民们春种秋收,冬季农闲,数千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

但是,现在现代农业改变了很多,不再单纯的靠天吃饭,很多农民出去打工,地里收成多少并不会太多影响他们的生活,国家也会采取很多措施,弥补农民的损失,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好处,
自古以来的经验,天气异常,不仅会影响农民收成,还会影响国家的形式,因为天气一旦异常,农业减产就成定局,老百姓一旦没有饭吃,就会产生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国家就动荡不安。比如非洲地区,天气气候不定,人们吃饭都成了问题,自然战乱频,为了自己的家园,我们必须同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不能让“三九开河”“三九雨淋淋”的事情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