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


一、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或在下坡时维持一定车速及坡道驻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一般用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力等来评价。

1、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是指在规定初始速度下,以规定踏板力急踩制动踏板时,从开始制动到车辆停止,车辆行驶的距离。
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制动初速度、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
2、制动减速度
制动减速度是指制动时单位时间内车速的变化量,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
3、制动力
1)地面制动力
2)制动器制动力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地面制动力越大,制动减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短;
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受地面附着条件限制;只有当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地面制动力。

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1、抗热衰退性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的是抗热衰退性。汽车高速制动、短时间重复制动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因为制动产生大量热量,制动器温度上升,摩擦力矩将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
热衰退不可避免,但可以降低其程度。能否保持有效的制动效能,是衡量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2、抗水衰退性
水衰退是指制动器摩擦表面浸水,水的润滑作用使摩擦系数下降,使制动效能降低。经过若干次制动,可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原有的制动性能(多次踩踏制动踏板,促使制动蹄和制动鼓摩擦生热挥发水分,恢复制动效能的能力)。
汽车应该具有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原有制动效能的能力。
3、气阻
在汽车下长坡多次连续制动时,使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液产生高温,在制动管路形成气泡,影响液压能的传递,使制动效能降低,甚至造成制动失效,这种现象称为气阻。

三、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

1、制动跑偏
制动跑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左右轮(尤其是前轴)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
为限制制动跑偏,对制动力平衡应有指标要求。
2、制动侧滑
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滑移。
3、制动转向能力丧失
制动时转向能力丧失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着前线方向驶出 ,或直线行驶制动时转动方向盘不能改变方向的现象,原因是转向轮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