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中芯国际,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当年华为最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不出手援助?反而还说是因为遵守当地法律导致。

哎,可能大家不知道,中芯国际说的当地,其实指的是美国。这就让人费解了,中国企业为啥要遵守美国法律?
中芯国际发展史
很多人误认为中芯国际是一家国企,但真实情况并不是如此。
2000年,中芯国际在上海成立,创始人张汝京是一位拥有半导体制造经验的台湾籍企业家,他在台湾担任过台积电的副总裁,带着丰富的行业经验为中芯国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通过各种关系,从美国进口一大批半导体设备,并号召不少华人,尤其是在美国的高级芯片人才回国发展,给公司腾飞提供了很大的优势。
正因如此,晶圆厂建厂通常需要1年半~2年的时间,但仅用13个月,中芯国际的厂房就在一片稻田地里拔地而起。
之后中芯国际,更是创下了半导体行业前所未有的速度。

2000年建厂,2001年试投产,2004年销售额即达到9.75亿美元。2004年中芯国际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两地挂牌上市,跻身全球第四大芯片制造厂,最近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技术方面,中芯国际不断提升其制程技术水平,从早期的0.35微米技术发展到更先进制程节点。目前已经实现14纳米制程的量产,正在向7纳米及更先进的制程技术发展。

同时中芯国际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主要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宁波、深圳、南京等地的晶圆厂。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中芯国际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服务提供商之一。
股权方面,刚成立时的投资结构非常复杂,有美国资本、台湾资本、新加坡资本,当然也有中国政府背景的股东投资。

而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其主要股东均为国家资本,包括国资委、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芯国际即使不能算作国资企业,但至少是中国企业。
但尽管如此,中芯国际还是受制于《瓦森纳协议》限制,该协议规定,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半导体技术要比市场上最先进的晚两代。

比如EUV光刻机,被业界认为是7nm以下芯片制造的必须设备。2018年,中芯国际花1.2亿美元向荷兰企业ASML定购了一台EUV光刻机,但到目前为止,这台光刻机仍然没有交付。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中芯国际使用的大量技术都来自老美,没办法,美国拥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程技术和设备,同时在半导体行业具有很高的地位。
引进美国技术,有助于中芯国际更快地提升技术水平、缩短与全球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
帮不帮华为
正因如此,在处理对华为的问题上,帮还是不帮,中芯国际更多的还是处于自己位置的考虑。

如果帮国内企业?可以,但是保不齐会遭受到美国的制裁大棒,到时候公司说不定一蹶不振了,与国际芯片大厂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那么只能选择不帮了,人都是自私的,公司更是如此。先确保自己活下来,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哪怕被广大吃瓜群众质疑辱骂也没事。

但尽管如此,你以为美国人就会放过它吗?当然不会,后来中芯国际还是受到美国商务部的制裁。
2020年底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指中芯国际与中国军方有关系,以国家安全之忧为由将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禁止美国公司未经许可向这家中国公司出售可用于制造10纳米及更先进芯片的设备。

这种理由,其实就是莫须有的体现,反正美国说有,那就是有。
老实说,美国的出口管制确实会给中芯国际带来很大压力,影响其与美国及部分国际客户、合作伙伴的业务。然而,中芯国际在面临这些挑战时并非毫无准备。
比如中芯国际积极储备设备、备品备件和原材料,以应对潜在的供应中断风险。
毕竟中芯是一家已经运营了20年,拥有成建制几十万片月产能的成套设备、成熟工艺、多种技术和多元化的供应商。

此外,中芯国际已经降低了北美客户在其营收中的占比,提高了国内客户的比例,减轻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同时中芯国际已在国内科创板上市,拥有庞大的现金储备,为应对潜在的持久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最后中芯国际也在强化自主研发能力,提高自主技术水平,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
比如寻求与非美国的国际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以降低美国出口管制对其业务的影响。

今年中芯国际也对外宣布了自己的规划,国内5nm芯片的突破,可能就在这三年左右的时间。
至于国产光刻机进展,上海微电子公司已经实现90纳米光刻机的商业化生产。更重要的是,这台机器是完全纯国产的。
比如设计和总体集成是上海微电子负责;光源系统由北京科益虹源提供;物镜系统由北京国望光学提供;曝光光学系统由国科精密提供;双工作台由华卓精科提供;浸没系统由浙江启尔机电提供….

更高级的28纳米光刻机也已经正在测试中,虽然离国外5纳米、3纳米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能够保障,未来即使受到美国制裁,至少还有国产设备可以用。
结尾
不管怎么说,中芯国际和华为的事情告诉我们,只有自主研发,才是科技进步的唯一出路,造不如买,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了。
但打破外资垄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加强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政府需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优惠政策。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要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让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多的竞争力。

虽然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不断努力,才能让国内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来发展,国家才会变的更加强大,别人才不会动不动拿各种理由制裁我们。
所以道阻且长,诸君还需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