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安欣是《狂飙》中的一盏明灯。
点亮了黑暗中的前行之路,温暖了绝望无助的人心,正是因为他的坚守,才让大家相信正义尚在人间。
安欣和高启强斗争了20年,从一个年轻小伙熬成了满头白发的中年大叔。

如果不是调查组空降京海,或许他的坚守一辈子都不可能会有结果。
他的坚守是孤独的,师傅内鬼,兄弟丧命,爱人分离,以至于人到中年的他变得敬小慎微,不再像年轻时那般意气风发。
同样,安欣也是幸运的,或是畏惧安欣的背景,或是把安欣当成唯一的朋友,和高启强斗了20年,高启强始终没有对他赶尽杀绝。

最终,安欣迎来了属于他的胜利。
以高启强为首的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团伙被一网打尽,高启强最终被判处死刑。
遗憾的,有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的这一幕,他们的生命犹如昙花一现,甚至找不到任何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

《狂飙》是有遗憾的,最大的遗憾就是谭思言,一个孤胆英雄却没有任何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谭思言的出场是在第22集,骑着电驴的他在上班的路上被李响开车拦下。

李响二话不说,用手铐铐住了他,将他带到一座废弃的烂尾楼上。
警告他不要再对赵立冬进行举报,否则就让他命丧当场,魂归西方。

对于李响的武力和言语威胁,谭思言像是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天,他并没有表现出畏惧,并没有因此妥协,面对万丈高楼,他心一横,眼一闭,笃定了主意,就算是死无葬身之地也要和赵立冬斗争到底。
也正是因为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李响才敢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他,二人联手搜集赵立冬的犯罪证据。

可是这样一个谭嗣同式的人物,在此后的剧情中再也没有出现。
再次听到他名字的时候,他已经被高启强剁碎了肉体扔进搅拌车拌做了混凝土铺在了京海的高速公路上。
谭思言甚至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一句话,就这样消失在了京海的世界里。

谭思言,一个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的科员,没有任何权势和背景,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京海市副市长政法委书记赵立冬的犯罪事实。
他怎么就敢撸虎须,拔虎毛,扯虎鞭?
究竟是什么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以弱小的身躯和强大的犯罪组织抗衡?
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他对信仰的坚守,对世道人心的期盼,相信正义之光总有一天会降临在京海的上空。

有人说他傻,一个无权无势的小科员非要鸡蛋碰石头和市长对着干,最后被人杀害了连尸首都找不到。
就算最后赵立冬被绳之以法了,他能得到什么,无非是一块黄灿灿的铁牌,寥寥可数的慰问金,连个烈士都不算,白白丢了一条命,痛苦的只是他的家人。
夏虫不可语冰,那些嘲笑,调侃谭思言的人,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到他的伟大之处。

正是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谭思言这样的人物,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尝不是谭思言的现实写照。
纵观《狂飙》全剧,最让赵立冬感到颤栗的不是高启强的拿捏,而是谭思言的存在,谭思言的精神永存。
让他感到颤栗的不仅是谭思言这个人,更是他那种不怕死的勇气。
谭思言就是悬在赵立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寝食难安,甚至听到谭思言的名字都让他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谭思言死的那样悄无声息,却给了赵立冬永恒的震慑。

在大结局中,调查组申请对京海市高速公路进行封闭式挖掘,赵立冬联合市政等各部门进行阻拦。
也有观众不解,为什么一定要找到谭思言的尸体,难道没有他的尸体,赵立冬就定不了罪吗?
再者说了,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前前后后投诉了多少的财力物力,就这样全部挖掘,是否有些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其实,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谭思言的尸首是必须要找到的,因为我们不能让英雄的血白流。

谭思言就是一个小人物,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只有满腔热血的小人物,就是这样一个他,用飞蛾扑火的决心和勇气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士。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像谭思言那样,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怒吼:只要摔不死我,我就继续举报!
那一幕真是叫人看到泪目。

关于他的镜头太少,关于他的故事只字未提,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安欣固然让人钦佩,但我更加钦佩像谭思言这样的人。
我们需要像他这样的人存在,因为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的捍卫,才让这个冰冷世界有了那么一丝温暖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