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每个人都需要,但等我们慢慢长大后偶尔也会被母爱的一部分困扰,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
母爱给孩子一种“诞生在这个世界的美好”的感受。
赋予孩子对生活的爱,而不仅仅是活下来的愿望。
母爱如果象征着乳汁和蜂蜜的话,乳汁象征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象征着生活的甘美和对生活的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

但是
大多数的母亲有能力给予“乳汁”,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了乳汁外还能给予蜂蜜。
如果能给予蜂蜜,说明她不仅是一个好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幸福的人。只是能做到的只有少数。
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恐惧都具有传染性,都会对自己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在孩子身上和成人身上都能看到,哪些只得到了“乳汁”,而哪些既得到了“乳汁”又得到了“蜂蜜”。
母亲和孩子的关系的本质是两个不平等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有一个人需要帮助,而另一个人则是给予这种帮助。
所以母爱这种忘我无私的特点一直被看作是爱情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
这种母爱的本能作用不管有多大,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
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你的所有权属于我),所以这样的爱和痴情很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
也有可能是母亲的权利欲和占有欲。
一个软弱无能、完全服从母亲的孩子不言而喻是一个专制并有占有欲的母亲的自然对象。
也许母亲有着一种自己是创造者,所以对自己创造出来的孩子自认为拥有所有权。
而这种专制,在成人后的我们明显感觉到了种种困扰,反抗会觉得不孝,顺从又觉得无比委屈,这也是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艰巨课题。
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同时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过去的一体的两个人分开了),当我们还在母亲体内时可以看作为一体,但又是2个不同的个体。
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并促成这一分离。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一切,除了让孩子幸福一无所求,但大多数的母亲很难做到,这个形式太过于困难。
自恋、专制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
但是当孩子处于和母亲分离阶段时,那些自恋、专制和贪婪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困扰……
想要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那就要忍受同孩子的分离,并且在分离后还能不能继续爱自己的孩子。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当然母爱不一定只是体现在母亲身上。
不管男女和年龄,都会感受到自己是如何被爱着?或者如何在爱着?
我听过有一句这样的谚语:
孩子离不开父母
孩子长大后父母离不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