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2024年高考政策的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多家长留言询问,在这样的政策调整下,新一届高一学生应该如何科学选择科目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为了帮助关心此问题的考生家长们,我们特意为大家提供一篇文章,分析在高考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作为新一届高一学生应该如何科学地选择科目,以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
首先,政策调整的一个重点是显著提升了需要选考化学的专业数量。根据新版目录,共有92个学科门类,其中65个学科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70.65%),56个要求必选化学(占比60.87%)。

包括理学、工科、医学和农学等专业基本上都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以往只要求必选物理的专业,现在也要求必选物理+化学。这意味着如果不选化学,几乎所有带有“工程”和“技术”等字眼的专业都不能填报。医学类专业除了护理学、助产学和药事管理这三个不限选科外,其他的都必须选择物理和化学。
这一改动使得物理和化学的联系更加紧密。从专业覆盖范围来看,“物理+化学+X”组合直接超过其他组合。根据全国各地区平均值,物理和化学的组合在专业中的比重较高。高校招生专业选科要求的调整也意味着未来高分段考生将集中于物理和化学选科,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中分段的考生来说,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新高考赋分制的模式下,中等生想要拉开分数差异并不容易。加上物理和化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如果考生本身不擅长这两门科目,但又由于专业覆盖范围较广等原因想要选择“物理+化学”组合,我建议谨慎考虑。
另一方面,随着“物理+化学”组合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纯文科生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占。以浙江省为例,要求必须选考历史的专业只占总专业数的0.81%,要求必须选考政治的专业占比为0.67%。而不限科目的专业占总专业数的64.69%。尽管某些中分段考生因为选科要求的调整而放弃了纯文科选科的意愿,但金融、教育和法律等行业的吸引力依然存在,因此报考这些专业的考生仍然会很多。我预测未来文科赛道的竞争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纯文科院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录取分数线可能下降,但高分段考生的竞争依然激烈。如果仅仅出于“钻空子”的心态而选择文科,不顾自身的学习情况,可能无法发挥真正的水平,最终是否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也会是一个问题。
面对这样的改革,高中生应该怎么做呢?教育部对于化学科目比重的调整与高校培养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大多数理工类专业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涉及物理和化学相关知识。选择“物理+化学”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学习断层”,避免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学生需要在高一时就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这不仅需要考生和家长提前了解各个高校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还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和计划。
在选择科目时,不要仅仅追随潮流或者试图寻找“漏洞”,毕竟“专业覆盖范围”只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的选科要求。对于中等生来说,如果想拉开分数差距,可以把重点放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的提高上。毕竟无论选择什么科目组合,这三门科目的分数始终占据总分的大部分,最终决定高考成绩的也是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