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会晤是什么意思?非正式会议是私下会议吗?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对外交往的活动。原始形式的国际会议源自古代国家的外交活动,最初是两个国家代表的会晤,后来发展到多个国家以集会方式解决涉及各方利益的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首个国际会议是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参会各方经过长时间艰苦谈判,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让欧洲大陆结束了30年的战乱之苦。

国际会议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演变,日益成为国家交往的重要形式。以国际会议进行磋商谈判,寻求或采取共同行动,致力于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各国的外交努力中占据着突出位置。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国际会议尤为重要。历史上,一些领导人曾就当时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折冲樽俎,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家交往更加频繁,外交往来的礼宾程序不断简化,外交场合中的非正式会议不断增多,成为新兴的会议形式。依据不同标准,非正式会议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见下表)。

非正式会议的几种不同类型

1 双边的(两个国家参加)或多边的(两个以上国家参加)非正式会议

2 政府间的或民间的非正式会议

3 单一议题的或多种议题的非正式会议

4 全球性的或区域性的非正式会议

5 首脑级、部长级、大使级或专家级等非正式会议

01非正式会议的主要特点

在国际会议的外交实践中,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都是磋商方式。前者气氛严肃,具有象征性;后者不拘一格,更加务实灵活。在正式会议前,有时先举行非正式会议,待磋商取得结果,再举行正式会议加以确认。

实际上,由于当今国家交往的深入和繁杂,很多国际会议难以进行明确区分。一般来说,非正式会议上,与会领导人不正式出访会议举办国,不举行正式会晤,对会议结果(如通过决议、达成协定、签署条约等)没有明确要求,礼宾程序相对简化,有的还要求穿着便装。

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在礼宾安排上有所不同。正式会议有一整套稳定的礼仪规范,包括迎来送往、正式会晤、宴请合影等,会后发布联合公报、举行记者招待会、签署合作协议,也穿插举行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

非正式会议则减少了“繁文缛节”,简化会议程序,礼仪更加灵活简便,往往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安排,使会议简约而不简单。

比如,非正式会议一般议题较为宽泛,会场内可以不挂旗帜,参会人员自由交谈、各抒己见,有时在谈笑风生中提出新倡议,如各方没有异议,就纳入会议宣言。会议宣言具有权威性,对参会方有“信誉约束”。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非正式会议虽简洁,但仍需严格遵守相应的礼宾礼仪,要有充分的会前协商和缜密的会务筹备。

主办方要统筹兼顾,既保证参会人员的顺畅交流,还要在位次、住宿、餐饮等会议细节上,充分考虑国家关系、宗教信仰、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因素,体现国家一律平等、相互尊重等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02非正式会议的独特作用

外交场合的非正式会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贸易、金融、文化、环境等各领域,涵盖不同层级的参会人员,在世界各地以不同模式广泛进行,发挥着独特作用。

比如,联合国安理会经常举行非正式会议,磋商应对危机、维护稳定的方案。在地区层面,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非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独联体成员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对扩大区域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增进信任友谊。非正式会议的举办地点、会议着装、会议形式都是精心设计的。有时,会议地点甚至会选择具有人文特色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参会人员穿着休闲装或民族特色服装,边散步边交谈,享受当地特色美食,进行直接和广泛的会谈。这些打破常规的形式营造了轻松的会议气氛,加深了参会人员的相互理解,增进了互信和友谊。

非正式会晤是什么意思?非正式会议是私下会议吗?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会场,彰显浓郁中国风

利于互谅互让。非正式会议一般会有意避开媒体,不对外公开会议情况,参会人员减少了客套,增加了私密交流,便于深入交换看法,缓解了因相互妥协可能受到的外部压力,成为解决棘手问题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很多协议都是通过非正式会议达成的。

推动求同存异。非正式会议强调磋商性、弱化谈判性,强调开放性、弱化封闭性,强调合作性、弱化竞争性,既不回避挑战性问题,也不追求就所有问题达成一致,特别是一些高级别会议,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比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在1997年关于接纳秘鲁、俄罗斯、越南成为APEC新成员的问题上,举行的其他层级会议都未达成共识,但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东道主征询与会领导人是否同意这三个国家加入时,中美两国领导人均表示没有意见,其他成员领导人也没有再发言,于是顺利通过了三国加入的事宜。

03特色鲜明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在众多的非正式会议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备受瞩目。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冷战结束后为打破隔阂、增进互信而成立,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强调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对推动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加强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2年4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基廷首次提出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举行一次成员领导人会议。

1993年7月,美国作为会议东道主,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之后召开一次领导人会议,由于没有得到全体成员的赞同,于是建议召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领导人不着正装,不带助手进入会场,会场内不安装麦克风,也不发文件等。同年11月,首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除马来西亚外的14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各成员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在重点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通过一系列成果文件,作为指导各成员间下一阶段合作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此后,这种会议形式成为惯例,每年召开一次,迄今已举办29次会议。

我国于2001年和2014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会议时,与会领导人身着唐装,在浦东新区的上海科技馆前合影留念。北京会议时,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欢迎宴会,以水为主题的场地呼应了“上善若水、同舟共济、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呈现出独特的东方雅致,注入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承认成员的差异性,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的原则,以磋商代替谈判,以承诺代替协定,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非正式会议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12-18 09:15:41
下一篇 2023-12-18 09:17: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