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雨顺的2023年,水果丰产了。果农们都盼望着能把水果卖个好价格,把三年疫 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但却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打了一把脸。上半年的桃子梨子价格卖出了两三块的价格,几乎只有去年价格的一半;曾经高高在上的阳光玫瑰葡萄则更是掉进深渊,从十来块跌到三四块;至于柑橘,已经卖掉的早熟蜜桔就是5毛钱一斤,回到了40年前的价格。至于脐橙、冰糖橙、砂糖橘、沃柑这些重头戏,才刚刚开始,价格也明显不如去年,果农销售的压力山大。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产量确实增加了。水果也逃不出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现实。二是整体经济的不景气。严重制约了大家的消费能力。疫情三年,差不多是坐吃山空的三年,基本把家底子掏空了。各级政府都大量负债了,不少工厂倒闭了,公司破产了,工人失业了,收入没有了,谁还愿意花钱去为非生活必需品去买单呢?因此水果的消费量是会大幅度地减少。这样一增一减,水果不降价才怪呢!
对于这样的情况,果农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我提出以下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式,调整思路
经济下行的趋势一旦形成,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迅速解决的,苦日子或许才刚刚开始。前些年果树大面积发展,导致产量很难降下来,供过于求的现象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因此果业还有几年的难熬期。现在已经不是当初把果子种出来就能卖得出去的时候了,即使能卖出去,也不一定有钱赚。因此自己的果园该怎样处理,该往什么方向走,要及早定下来。如果自己的果园确实不赚钱,每年还要亏损不少,而且品种前景不好的话,可以考虑及时止损,免得越陷越深。
二、适度投入,降低成本
露天栽培的果园,每亩每年的投入一般在2000~3000元;设施栽培的果园,投入成本更高,尤其是葡萄。降低投入还是有比较大的改善空间的,尤其是对大中型果园。一是适度投入。可以增加打药机、割草机、简易的水肥一体化等能够减少人工的设施设备,毕竟人工成本是越来越大,要尽量减少用工。二是降低用工成本。可以采用更切实际的用工模式,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三是对接农资渠道。用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合适的农资产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尽量降低投入品成本。

三、提质改造,做小做精
当前的水果依然是供过于求的,竞争形势依然激烈,这种形势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种胜出,就必须走精品果园之路。生产精品水果,才有可能卖出高价格,获得好效益。因此对经济效益较低但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果园,可以进行提质改造。一是进行高接换种。把现有品种改成更好的优良品种。二是采用精品果园生产技术,生产出精品水果。通过合理修剪打开光路、疏花疏果生产大果、适度控产提升品质、多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降低农药化肥用量,采用物理及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等一系列手段,生产更多的精品水果。三是缩小果园规模,做小做精。面积控制在20亩~50亩,一个家庭主要劳动力就能完成全年的生产,技术能够落实到位,产品质量可控,风险也可控,销售压力不大,效益可期。

四、线上线下,打开销路
常有句话,种得好不如卖得好。辛辛苦苦一年种出来的果子才卖两块钱,商家一转手就卖到四五块钱,比你赚的还多。其实你也可以自己卖,现在的微信、抖音等自媒体都可以用来卖水果,加上发达的快递物流系统,使得水果的远距离运输也不再是难题了。年轻的果农确实可以利用各种自媒体,加大在网络上的宣传,线上可以直接卖货,也可以多多宣传,促进线下成交。这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果园的效益自然就会更好。当然对于不善于销售的果农来说,那就集中精力种出好水果。高品质的水果自然能吸引客户来采购的,也是能卖出好价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