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8岁那年,他的父亲李世民接受李渊的禅让成了皇帝,登基之后的李世民随即把李承乾立为了太子。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在家庭中地位很高,而且他的才能很出众,贞观9年,李世民为父守丧,把政事都交给他来处理,这7个月里,17岁的李承乾表现良好,之后李世民又多次让他接手朝政,对他悉心栽培。

按理说,李承乾是板上钉钉的皇帝,但是之后的李承乾却放下了一系列的失误,导致皇位从此于自己无缘,还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首先,李承乾没有他父亲那般容人的雅量,没有能力和手下忠心的大臣和睦相处,换言之,他解决不了东宫内部的问题。李世民是可以被大臣们指着鼻子批评的,大臣们佩服太宗,并且把这种作风带到了东宫,动不动就批评李承乾,李承乾认为这些大臣是故意和他过不去。谏臣张玄素为此遭到太子的人的殴打,差点丧命。太子还派人去刺杀谏臣于志宁,我们想想,这是一个太子应该干的事情吗?

第二,李承乾和李泰的角逐。东宫内部一盘散沙,但是李泰的麾下却一片团结,于是李承乾就又使出了刺杀大法,去杀自己的弟弟李泰,但是此事还是缓解不了他们内心的恐惧,最后太子一派开始密谋造反,为首的人的侯君集和李安俨,他们甚至想复刻玄武门事变,但是当年的李建成才是太子了。

第三,李承乾和父亲闹矛盾。李承乾是个双性恋,他有一个相好的乐人名叫称心,但是他的私生活却被捅到了李世民那里(很有可能是魏王的人干的),李世民大怒,将称心和相关人员全部杀掉,按理说李承乾这件事在传统道德里是他自己理亏,李承乾应该认错才对,但是他非但没有,反而在东宫里为称心立了衣冠冢,早晚祭祀,甚至告病假几个月不上朝。

李承乾此时显然更像是一个情圣,而不是太子。私生活不检点,这并不是什么致命的错误,改了就好,毕竟喜好男风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李世民不会追究。但是李承乾偏偏和父亲对着干,把父子君臣之间的矛盾上升到了一个另一个档次。这足以看出他在政治上的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