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公元1000- 1300 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香菇栽培技术经历了砍花法栽培、段木栽培、木屑栽培3个发展阶段。

砍花法栽培起始于我国800多年前,由吴三公发明,它是在深山密林的倒木上砍以疤痕,利用自然界中的存在的孢子散落在疤痕处,定植在原木上培养香菇,是一种半天然、半人工的栽培模式,该方法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然界中香菇孢子的密度和质量。这种方法对气候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成功率较低,一般为 30%~40%, 甚至会完全失败。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菇民都认为香菇的生长很神秘。

直到民国时期是香菇栽培进行技术改良的重要时期但仅是开了个头,在个别地方进行小面积实验),并未完成段木裁培技术的完善与推广,“砍花”法仍然是主要方法。从香菇裁培技术发展史的角度讲,民国时期是香菇传统栽培与新法栽培的技术交汇期。
中国香菇栽培技术的大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陈梅朋等研制木屑菌丝种成功,使段木栽培技术、木屑栽培技术得到了传播,结束了中国延续千年的由孢子自然繁殖的落后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