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方法;陪伴,是亲子关系最珍贵的纽带。与孩子朋友式的相处,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于关注物质给予和学习成绩,却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认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多给孩子金钱,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就送孩子出国读书或者是去贵族学校寄宿。很少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殊不知孩子是一个有感情的个体,他们需要关爱与理解。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爱、被理解时,他们才会更加自信、开朗,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

通过陪伴,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情感发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促进孩子的社交技能,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
我孩子读的大学和我家在一个城市,有一次我去学校给他送物品,在学校门口见的面。当和孩子交流完,我准备返回的时候,门口保安问我,“你们俩是什么关系”。他是因为看见我和孩子聊天的神态过于轻松,才好奇我们是不是父子俩。

我们家是这样进行亲子教育的:
一是陪伴。从他上幼儿园开始直到高中毕业都是我们接送他。早晨在路上,我们交流他当天的计划安排,说一些开心的话题;放学回家路上,会交流在校发生的事情和回家之后的安排。因为交流的频繁,孩子有一点点心理变化,我们都能够捕捉到。我们结合自己的认知给予孩子进行指导,对孩子少走弯路起到了作用。我们工作之外的时间就是陪伴孩子,与他聊天、做游戏。
二是找伴。为了避开独生子女培养的不利因素,我们联合和我孩子同一年出生的8个家庭,经常在一起活动。只要假期时间允许,就会开车外出。3-4天,就在省内游,10天以上,就去外省游。在孩子们初二学习紧张之前,我们把省内的景点差不多都去了一遍;先后两次去内蒙古草原,一次去游甘肃大环线。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知不觉都受到了锻炼。
三是交流。孩子读大学以后,我们家建立了三口人的微信群,经常在群里面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同时也能了解他的喜怒哀乐。他在大学期间,在班级和学生会里面担任职务,在开展工作当中遇到了许多新挑战,几度产生焦躁情绪。我们的及时沟通和建议,帮助他很快恢复了自信心,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