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1929年8月,黄安附近的一支地方游击队正式改编加入红军队伍。

改编那天,游击队员们早早起来,兴高采烈地排好队,由接收的红军部队负责人一一点名注册登记。

当叫到一个名字叫陈锡联的队员时,负责人一看,竟然是一个少年,年龄小,个子矮,暂时还不适合上战场作战,便挥挥手说:“你还继续当游击队员吧,过两年再参加红军。”

他的话音一落,小陈锡联马上变了脸色,当时急得眼泪就掉了下来,他哭着申辩:“我偷着跑出来,就是为了参加革命,不让当红军,我到哪里去革命?”

听他一哭,被改编的游击队员们都纷纷替他向那位负责人说情,都说别看陈锡联人小个子矮,但打起仗来聪明机智,敢打敢冲,很勇敢。

负责人见陈锡联急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态度坚决,又加上大家都说他是一把打仗好手,看样子也是个好苗子,于是就顺水推舟,破例将他留下了。

二十六年后,这位当时负责改编的红军部队负责人如果还健在的话,他一定会为自己当时做出的决定感到庆幸和自豪——因为当初差点抛弃、最后又收下了这个小陈锡联已经成为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之一。

1955年9月共和国授衔时,最年轻的开国上将是肖华——39岁,而陈锡联当时40岁(确切地说是不满40周岁)。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上将

1

陈锡联出生于我国著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今红安)一户贫苦农家,在他三岁时,当石匠的父亲在帮人家盖房时被砸伤,因无钱医治,不久去世。为料理后事,陈锡联的母亲把家中仅有的两亩地又卖掉了一亩。

此后,守寡的母亲带着四个年幼的儿女守着两间草房和一亩薄地,苦苦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

到了读书的年龄,从小就知道帮母亲干活的陈锡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伙伴们欢快地去学堂,而自己因为家里穷念不起书,只好去给地主放牛、干杂活。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将军故居

那时候的地主多数是为富不仁者,对待工人很苛刻,陈锡联每天早早就把牛牵到山上放,晚上回来还得干一些杂活,睡觉也在牛棚,半夜还得起来喂牛。

有一次,陈锡联睡过了头,夜里没给牛添草料,第二天被地主发现后就挨了一顿痛打。

陈锡联虽然年纪小,但性格倔强,很有自尊,他一气之下跑回了家。

但为了生活,他还是要去别的地主家干活。天下乌鸦一般黑,在下一个地主家他同样不被当人看待。

实在难以忍受不堪,陈锡联又跑回了家。就这样,干一阵跑回来,再干一阵再跑回来,前前后后换了好几家,他不仅工钱没拿到,反而受尽了屈辱。

家里的一亩薄地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钱又挣不到,无奈之下,有时实在揭不开锅时,母亲就带着年幼的陈锡联出去讨饭。

可讨饭也不得安宁。有一次,陈锡联一个当保长的远房亲戚,看到他们母子在讨饭,认为丢了陈家的名声,丢了自己的脸面,竟然把陈锡联的母亲毒打了一顿。

陈锡联年幼力小,打不过那个保长,无助的他只能咬牙切齿地紧握拳头对哭泣的母亲说:“不要哭,等我长大了,去当兵,带人来报仇。”

从对地主恶霸日益积攒的仇恨中,小小年纪的陈锡联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深恶痛绝。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

2

陈锡联12岁时,革命的浪潮席卷了他的家乡,当时我党在黄安地区的活动蓬勃发展,多数村镇都成立了农民协会,建立起了自卫军、游击队等农民自己的武装,“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日益高涨。

因为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带来的好处,陈锡联的母亲和两个姐姐都加入了农会,支持运动,陈锡联也加入了童子军,并当上了队长,每天带着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站岗放哨,送信跑腿。

他最高兴的事就是到地主家开仓分粮,每到这时,陈锡联就兴高彩烈地和大人们一起去瓜分地主家的存粮。让他痛恨的地主们终于不能在贫苦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了。

陈锡联一家也终于不再为吃饭穿衣犯愁了。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右)与战友

可是好景不长,陈锡联的好日子又没了,大革命遭到了挫折,被打倒的土豪地主又开始组织“清乡团”反攻清算,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陷入了低潮。

但革命的火焰不可能被扑灭,我党的先辈们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他们继续领导民众搞暴动,打游击,继续英勇而顽强地战斗。

陈锡联虽然年纪小,但聪明得很,耳濡目染了残酷的斗争,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穷苦人要想吃饱饭,就必须起来闹革命,不革命,当牛做马的日子永远不会有尽头,但革命就必须要起来斗争,而且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不知不觉中,陈锡联萌生了参加革命队伍投身武装斗争的想法。这一年,他14岁。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为部队讲话

3

有了当兵的想法后,聪明的陈锡联对谁都没说,他更不敢告诉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是不会让刚满14岁的儿子去当兵打仗的。

1929年4月,当陈锡联听说一支游击队驻扎在自己家附近的一个村庄中,马上动起了心思。

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去参加革命的队伍,现在部队就在眼前,机会终于来了。

陈锡联能成为开国将帅中的佼佼者,与他过人的高智商密不可分,从小就聪明机灵的他决定偷偷离家出走,去投奔革命队伍。

打算好了之后的一天晚上,他假装早早躺下睡觉,当等到母亲和姐姐弟弟都入睡后,便悄悄起身,轻手轻脚溜出家门,撒腿就朝着游击队驻扎的村子跑去。

很快就跑到了地方,这个村子不大,陈锡联东游西逛,很快就顺着灯光找到了游击队的住处。

夜已经很深了,陈锡联看到门口有站岗的游击队员,他不敢贸然闯进去,便站不远处东张西望,来回转悠,想着怎么进去,进去后又怎么说。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

这时,刚巧从屋里走出一个人,那人看见陈锡联,便问道:“孩子,你在这做什么?是想参加游击队吗?”

陈锡联见人家一下就看出了他的目的,赶紧跑到他眼前,使劲地点头。

“进来吧,进来吧。”那个人态度和蔼,边说着边把陈锡联领进屋里。

油灯下,那人上下打量着14岁的陈锡联,只见他面黄肌瘦,又矮又小,身上只穿着小褂短裤——偷着跑出来,陈锡联也没敢找衣服穿。

四月的天,乍暖还寒,陈锡联已感到身上阵阵发冷。

那个人察觉到了陈锡联的寒意,转身翻出自己的一套衣服,让他穿上。

瘦小的陈锡联穿上那人衣服裤子就如同穿上了戏袍,袖子裤腿长出一大截。

那人见状,哈哈一笑,又反身找出了一把剪子,当起了裁缝,他比量着陈锡联的胳膊、腿长,把衣服袖子、裤腿剪短。这样,陈锡联虽然身上的衣服又肥又大,却也不妨碍行动了。

简单地询问了一下后,那人叫过一个游击队员,让他安排陈锡联去睡觉。

就这样,陈锡联十分顺利的就加入了游击队。

过后他才得知,领他进屋、给他改衣服的那个人是游击队的队长徐海东。

第二天,陈锡联还见到了游击队副队长詹才芳,游击队员们听说又来了,一位小队员,纷纷过来看望,这个送点吃的,那个送点用的,都十分照顾这个小弟弟。这让陈锡联感受到了革命队伍中阳光一样的温暖。

谁能想到,这个当时很不起眼的一个小游击队,其光芒却即使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可能是少见的——因为将星闪耀。

先不论其它人,就说徐海东、陈锡联、詹才芳三人,开国大将、上将、中将,这个小游击队,多牛啊!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左)与战友

4

智勇双全的陈锡联似乎天生就是块当将军的料,虽然在进入部队时没有学过文化,但在红军这个大熔炉中却成长极快。

他在19岁时便已经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政委,是当时红军中最年轻的的正师级将领。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曾向周恩来介绍他:“这是我们方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叫陈锡联,外号‘小钢炮’。”

周恩来热情地握着陈锡联的手,感慨地说:“你们四方面军的干部真年轻啊!”

在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中,陈锡联和大多数战友一样,历经磨难,九死一生。

刚参加红军不久,陈锡联赶上了肃反运动,一次,因为他在一次战斗后和几个小战士凑了几个铜钱,买了几根油条吃,就被人告发说是“吃喝委员会”的,陈锡联是班长,自然成了“吃喝委员会”的头头,摊上事了,如果交代不好就要抓起来。

这件事正好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知道了,本来就对张国焘的肃反有看法的他为此发了火:几个小孩子,家里穷,跑出来参加革命,不就是肚子饿了在一起吃点东西嘛,什么吃喝委员会,抓了的,放掉,没有抓的,不许抓。”

总指挥发火了,那些人不敢不听,徐向前的保护让陈锡联躲过一劫。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与毛泽东

1994年,组织上委托陈锡联前往山西太原,出席徐向前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当时他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但接到通知后,便毫不犹豫地说:“组织的委托我不能推,战争年代徐帅救过我一命,今天就是搭上我这条老命,也要去参加。”

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第四军十师师长陈锡联腹部受重伤,军长许世友想找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抬着他走,可当时真找不出有力气抬担架的战士了。

许世友告诉陈锡联:““就是我死了,也让你活着”。他索性把一匹驮着重机枪的马腾出来,将机枪拆成零件,让战士们分别携带。

可陈锡联由于伤势太重,在马上坐不住,于是许世友就让人用绳子把他绑在马背上,然后又把自己仅剩的一点大米留给他,命令跟护的战士每天一定要给陈师长喝一点米汤。

当第四军走出草地那一天,许世友站在草地边上等着,一看见驮着陈锡联的马走过来,他赶紧上前叫了一声。还好,马背上的陈锡联昏昏沉沉地地答应了一声,许世友这才如释重负,长出了一口气。

抗日战争著名的长乐村战斗中,在前线指挥的陈锡联被一颗子弹击中下颚再负重伤,129师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亲自为他做了手术。

这次住院,陈锡联和同样受重伤的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成了病友,两个能打善战的将领也成了医院的明星,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关注。

在陈锡联的撮合下,王近山还与一位护士定了终身。但王近山的这段婚姻在后来引起了轩然大波,宁折不弯的王近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后半生也因为这段婚姻而发生了令人唏嘘的转折。

出院一个多月后,陈锡联出任八路军129师第385旅旅长。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莲(左)与王近山

5

1937年8月,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22岁的陈锡联出任129师769团团长。

在开赴前线的火车上,陈锡联和师长刘伯承坐在一起。

刘伯承向陈锡联详细讲解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还手把手地教陈锡联如何掌握使用通讯器材、防毒面具,如何进行沙盘作业等。

在分手时,刘伯承语重心长地嘱咐陈锡联:“部队单独行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变化,独立自主,果断行事,寻找战机,可以先报告后再打,也可以打了以后再报,要抓住战机,主动出击进犯的日军。第一仗可以打小一点,但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年轻的陈锡联信心百倍地向师长表决心:一定打好每一仗,扬八路军的声威,不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与刘伯承分手后,陈锡联率部行至代县附近时,发现了阳明堡镇的日军机场,他亲自带人去机场附近做了详细侦查。

回来后,他立即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夜袭机场,炸毁日军飞机。

1937年10月19日夜,在陈锡联严密指挥下,769团向日军阳明堡机场发起袭击,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干脆利落地将机场内的24架飞机全部摧毁,毙伤日军100余人。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题写的阳明堡机场遗址

阳明堡战斗的胜利喜讯,很快传遍了太行山区,并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当地群众还编了一首歌来颂扬这次战斗:万里长城万里长,雁门关下古战场,阳明堡里一把火,日寇飞机一扫光。

但蒋当局对阳明堡战斗的战果一直表示怀疑,他们不相信凭八路军的武器装备,能够击毁日军的飞机。直到后来得到了证实,才惊叹不已,对八路军开始刮目相看,蒋校长也不得不颁发嘉奖令,并给769团兑现奖励。

陈锡联没有辜负刘伯承的期望。阳明堡一仗虽然规模不大,但战果却堪称辉煌,刘伯承口中的这头一炮真可称得上是响彻云霄,影响极大,意义非凡。

而陈锡联经此一仗,名扬四海。

有陈锡联这样的战将,是八路军之幸,人民之幸,国家之幸!

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陈锡联,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继续大展身手,屡建战功,并逐渐成为了我军出类拔萃的杰出战将。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陈锡联是谁(陈锡联的贡献事迹)

陈锡联

缅怀英雄,感恩先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2-21 08:21:05
下一篇 2022-02-21 08:26: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