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马跃檀溪有什么寓意?鲤鱼跳龙门,人生从此逆袭蜕变
《三国演义》第34回为《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描写刘表的次妻蔡夫人伙同蔡瑁等人乘着襄阳农业大丰收的机会要谋害刘备,刘备逃走,路遇檀溪相阻,危急时刻,刘备所骑的的卢马一跃而起,跃过檀溪,刘备逃得一命。
刘备跃马过檀溪的典故,《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里也有记载:
世语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引《世语》典故,并非仅仅是增加神话色彩,还有其深刻寓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古英雄多磨难,每一次磨难都是成功的垫脚石
刘备是英雄,这一点大家应该都不否认的。
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因为推恩令的影响,到了刘备时已经沦为平民。加上早年丧父,还算孝顺的刘备只能靠着织席贩履帮助母亲维持艰难的日子。
但是刘备小时候还是蛮有志气的,一心想着光复祖上荣耀,甚至坐在门前的大树下,做着羽葆盖车的梦想。刘备老妈见儿子有志向,就想办法让刘备去上学,师从东汉末年的名将卢植,与公孙瓒和郑玄是同学。
刘备得到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赞助,开始起兵,恰好赶上黄巾起义,刘备正好为国立功,通过进剿黄巾,刘备官封安喜县尉,从此迈入职业生涯打拼阶段。
自古英雄多磨难!
刘备自打当了安喜县尉,职业生涯一直不顺,充满了磨难。先是被督邮勒索,把督邮打了一顿,弃官而逃。后又因为剿贼有功,当过下密丞、高唐尉、高唐县令,后来又被贼寇打败,没奈何投奔老同学公孙瓒,被任命为平原令,协助青州刺史田楷拒袁绍。在平原令时,差点被看不起刘备的同宗刘平派人刺杀。
曹操攻打徐州,刘备救徐州,曹操退兵不久,陶谦死,糜竺、陈登等人请刘备做了徐州牧,糜竺还把妹妹嫁给刘备。
但好景不长,据说荀彧献”二虎竞食、驱虎吞狼”之计,袁术、吕布又来争夺徐州,徐州最终为吕布所得,刘备老婆孩子都让吕布掳走了,还被掳走两次。
后来得曹操相助,才打败吕布,夺回妻子,刘备随曹操还许都,被封左将军、领豫州牧,期间还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但因为衣带诏事件,刘备惧祸逃出许都,再次袭取徐州。
官渡之战前,曹操再次征讨徐州,打败刘备,这次刘备不仅把老婆孩子丢了,结义兄弟关羽也投降了曹操。
官渡之战爆发,刘备辗转从袁绍处逃出,到汝南又被曹操打败,没奈何只得投靠荆州刘表。
在荆州,刘表不仅白白浪费了官渡之战与袁绍南北夹击曹操的大好战机,还对刘备明里使用,暗里提防,让刘备郁郁不得志,常感叹”髀肉生矣”!
刘备就是在这样的困顿中,发生了马跃檀溪事件。
刘备
创业,虽然不停地遭受挫折,但是从来没有消沉,一直想找机会东山再起。在荆州,刘备也是广纳贤才,留有贤名,也是在为将来夺荆州积累好名声。
对于英雄来说,只要不折英雄气,那么每一次挫折,都是英雄成功的垫脚石。
二、寓意刘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中国古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刘备马跃檀溪,大难不死,罗贯中这里作为专门的半个章节描述,其实也是寓意刘备有后福。
首先,刘备偶遇司马徽,顿悟成就大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
刘备逃得大难,误打误撞来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家中,受到了司马徽的盛情款待。
司马徽在与刘备交谈中,指出了刘备创业一直受挫的根本原因:缺少人才!刘备还不服气,说自己武有关张赵云,文有简雍、孙乾等。司马徽告诉刘备,关张赵云皆万人敌,但缺少会使用他们的人。刘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最大的短板是缺乏统御关张赵云这样的经纶济世、乾坤大才。
刘备感叹人才难得,司马徽推荐了”伏龙、凤雏”,问具体人时,司马徽打哑谜。
正史上写刘备其实在荆州时到处寻访人才,司马徽直接推荐了”诸葛孔明、庞士元”,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裴松之注.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其次,司马徽暗中推荐,刘备巧遇”单福”,后”福”初至。
说刘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结果巧遇司马徽,不仅知道了自己短板是什么,还且知道短板在哪里。
不仅如此,在刘备夜宿司马徽家的当晚,徐庶化名单福,来找司马徽,想投奔刘表,被司马徽劝说投奔了刘备。
结果,刘备回新野后就巧遇”单福”,带回新野。结果连败吕旷、吕翔、曹仁、李典,刘备初尝”后福”的甜头。
其三,徐庶走马荐诸葛,为刘备的真正打开”后福”之门。
徐庶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并取了樊城,让曹操大惊。派人打听才知道有个叫单福的帮助刘备,程昱献计,把徐庶的母亲骗到许昌,并仿照徐母的笔迹给徐庶写信,把徐庶骗到了许都。
徐庶中计,临出发前”走马荐诸葛”,推荐了诸葛亮出山,并让刘备亲自去请,刘备才知道伏龙就是诸葛亮。
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桥段,正史上司马徽一开始就告诉刘备伏龙、凤雏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徐庶在正史上确实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并让刘备亲自去请的。但不是被曹操设计诓走才推荐的。徐庶真正离开刘备,是在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后,当阳之败后才因为母亲被俘不得已投奔曹操的。
《三国演义》对正史做了点改动,使得故事性非常精彩,既寓意了刘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开启了三国真正的传奇!
三、”马跃檀溪”寓意”鲤鱼跳龙门”,刘备的人生从此蜕变
传说,鲤鱼跳龙门,鱼就变成了龙!这寓意一个人的人生发生质的蜕变。
罗贯中把马跃檀溪放大了写,其实也是暗喻刘备也是”鲤鱼跳龙门”,跳过檀溪的刘备人生从此就会发生蜕变。事实也是,这次跳溪事变后,刘备的人生真的开挂了。
首先,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隆中对明确战略方向
三国演义中,刘备马跃檀溪后,最大的收获是遇到司马徽,明白自己的短板是什么?徐庶没来得及帮刘备补短板,就去了曹营,但走马荐诸葛让刘备重燃希望。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诸葛亮,诸葛亮给刘备献上了准备已久的《隆中对》,给刘备规划了创业的方向和步骤,即三步走战略:先取荆州立足,再取益州壮大,待天下有变,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隆中对让刘备拨云见雾,刘备的奋斗从此有了指路明灯。
其次,赤壁之战成最大嬴家,实现占有荆州的目的。
诸葛亮出山,刘备如鱼得水,两人整天在谋划荆州事宜,都引得关羽张飞吃醋了。
想什么来什么,公元208年,先是刘表病故,刘琮袭位成荆州牧,后来曹操平定北方后开始南下,采用荀彧的间行宛叶之计,迅速到达荆州,刘琮不战而降。
事出紧急,刘备弃新野、樊城,走当阳、奔夏口,携带数十万百姓渡江,在当阳被曹操轻骑追上,长坂坡大败,两个女儿都丢了……
危急时刻,诸葛亮和鲁肃合谋,促成了孙刘联盟,赤壁一战,曹操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后,刘备利用周瑜和曹仁死磕南郡的一年多时间,打下了荆南四郡,又从孙权那儿借得江陵,加上半个江夏,刘备一下子占据了荆州五郡。曹操、孙权共占两郡,刘备成了赤壁之战的最大嬴家。
既实现了立足荆州的愿望,还娶了孙权的妹妹,巩固了孙刘联盟,三足鼎立形势初步形成。
其三,图川成功,称王称帝,实现人生逆袭。
刘备坐镇荆州,北拒曹操,东拒孙吴,西觑益州,孙权和周瑜曾经多次要攻打益州,都被刘备挡住了。
建安16年,应刘璋邀约,刘备开启了隆中对战略的第二步,即图川之旅。由于得到法正、张松的内援,刘备图川虽然损失了庞统这一重要的谋士,但是最终还是攻下成都,占有益州。
随后,刘备又听从法正之计,与曹操在汉中开展了一场决战性质的对决,最终刘备获胜,并斩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
刘备占据汉中后,在诸葛亮等人的劝进下,进位汉中王,职业人生达到巅峰。在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儿时的羽葆盖车梦得圆。
刘备马跃檀溪,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其实那就是刘备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刘备逐渐走出低谷,人生逐步开挂,最终逆袭称帝。同时,东汉乱世也从那时走向三国鼎立,难怪中罗贯中要花费半个章节写刘备马跃檀溪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