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王夫人。就在这一天的稍晚时候,黛玉和宝玉斗嘴,黛玉还“拉王夫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直问着我’”呢。半小时之前骂人家是“风刀霜剑”,半小时之后就拉着人家撒娇,你当黛玉是戏精,还是精神分裂?

“风刀霜剑”不指王夫人,指谁?贾母王熙凤都对黛玉这么好,难道黛玉还会为某个丫头婆子而伤心吗?
“风刀霜剑”不是指谁,根本不是针对个人的。

其实贾府之中,对黛玉不好的还真没什么人。不是说大家都善良,而是有贾母这老太君护着,在没有触犯到别人的根本利益的时候,别人不会轻易欺负黛玉、触怒贾母。

别跟我说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做儿媳妇。王夫人还没那么自大狂,看见一个女孩子马上想到“这可能是我的儿媳妇,这可能是我的敌人”。到后来呢,宝黛爱情越来越明显,伤害黛玉就等于间接伤害宝玉了。以宝玉的多病,王夫人可不敢冒险——就是撵金钏、逐晴雯之后,王夫人也后悔过。不是可惜这两个女孩子,而是后悔间接伤到了宝玉。

没有人欺负黛玉,也不表示她就可以顺风顺水一切如意了。差得远着呢。黛玉最大的心事是爱情,而她的爱情,恰恰是最没有着落的。

宝玉和黛玉的确很要好。在宝玉挨打前后,他们的感情达成了默契。而在写《葬花吟》的时候,他俩正是狐疑最深、误会最深、矛盾也最深的时候。这是黛玉悲伤的一个主要原因。

她不确定他爱她。即使知道了他对她的爱,要把爱情落实为婚姻,也还是两回事。从迎春、岫烟的经历可以看出来,那时候的婚姻是由父母长辈来决定的,甚至不需要和女儿商量一下。自己能参与意见的,只有像尤三姐这样的半风尘女、司棋这样的底层却经济独立有话语权的女子、或者柳湘莲这样父母双亡的孤儿。就是柳湘莲,向尤三姐退婚的理由也是姑母“订了弟妇”,长辈订的婚姻比自己的意愿更权威。

王夫人不需要强烈干涉宝黛的爱情,因为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有把握他们会“发于情止于礼义”。只要不发生实质关系,到结婚年龄时,他们的爱情就完全不构成决定因素了。

所以,黛玉这时对爱情完全没有把握,而且爱情对婚姻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事实上,黛玉最看重的爱情,却完全是无帆无舵的大海孤舟,没有一点凭恃和把握。这,才是黛玉感到悲伤无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