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过奴隶的季布
季布,是楚人,为人讲义气,有侠客之风,在楚地很有名。 在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争霸中,季布隶属于项羽,曾经在楚汉争霸中,多次带兵把刘邦逼入窘境。

二、季布的智慧之一:明辨形势
不久,刘邦死了,儿子汉惠帝即位。汉惠帝时,季布已官至中郎将。 当时,匈奴强盛,匈奴的头领冒顿单于曾写信侮辱刘邦的老婆吕太后,吕太后极为恼怒,召集众将领商量打匈奴的事情。 樊哙表示自己愿率领十万大军,横扫匈奴全境。 其他将军为了拍吕太后的马屁,纷纷夸赞樊哙,表示可行。 季布站出来反对,反对的理由如下: 第一个理由:樊哙欺君 高祖刘邦率四十多万大军都被匈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想凭借十万人马横扫匈奴,简直是当面欺君。 第二个理由:樊哙阿谀奉承(实际上是耗费本就空虚的国力) 当初秦朝就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北边戍边,防备匈奴,才使得陈胜吴广等人乘机起兵。现在,秦末以来天下大乱,连年战争消耗把中原地区消耗的太厉害,虽然汉朝一切都在蒸蒸日上,但是战争留下的创伤还没有痊愈,国力并不强盛。樊哙这是当面阿谀奉承,他这样做就会让天下陷入动荡。
三、季布的智慧之二:洞察君心
慢慢的,季布也算是汉朝的元老了。汉惠帝死后,汉文帝即位。汉文帝即位前,季布已经官至河东郡守。汉文帝即位后,有人向汉文帝举荐季布。汉文帝就召见了季布,本来,汉文帝想任用季布为御史大夫。
不过,又有人说了季布的坏话,说他虽然勇猛,却贪酒,不好相处。 就这样,汉文帝想任用季布的事被搁置了。 而聪明的季布已经感受到了这一切,自从季布被汉文帝召见后,一个月左右都没有任何动静,季布心里就明白了。 一个月后,汉文帝又召见了季布,但这次是让季布继续回河东当郡守的召见。 季布借机对汉文帝说:“我没有立过什么功劳,却担任河东郡守。陛下无缘无故地把我召来,这一定是有人说我的好话欺骗陛下;如今我已经来到京城,没有接受具体的工作指示就被要求返回原任职上,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陛下您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召见我,又因为另一个人的诋毁让我走,我担心天下贤士得知后,会议论陛下为人处事的做法不妥。” 汉文帝听后沉默不语,十分惭愧,最后憋出一句话:“河东郡是最重要的郡,所以朕特地召见你。” 季布随后向汉文帝告辞,返回河东郡守的任上。
四、“季布一诺”的出处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人,此人能言善辩,曾多次攀附权贵。 曹丘与当时的权贵窦长君关系很好。季布听说后,就写信劝窦长君不要和曹丘交往。 后来,曹丘想去结识季布,窦长君对曹丘说:“季布将军不喜欢您,您还是不要去了。” 但曹丘坚持请求窦长君替自己给季布写一封“介绍信”,并让窦长君把信给了季布。季布看到信后有些生气,专等曹丘来见他时羞辱他。
曹丘见到季布后,说道:“楚地人有句俗语说得好‘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您和我都是楚人,我到处宣扬您的美名,也是您名声好的一个原因啊(言外之意是小心我到处说你的坏话,就想某些小报记者那样),您为何要如此坚定地拒绝我呢!”

五、季布的弟弟
季布的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但史书记载了季布的弟弟。 季布的弟弟叫季心,季心的人格魅力非常大,他气盖关中,待人十分谦恭谨慎,喜欢行侠仗义,关中地区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命。 季心的上级都不敢对他失礼。 很多年轻人经常借季心的名义做事。 在当时,季布和季心两兄弟都是名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亮点: 季心凭借勇敢、季布凭借信用,两人都在关中地区享有盛名。六、季布的舅舅——相同的经历,不同的结局
季布有个舅舅叫丁公,曾经和季布一样,也是项羽手下的将军。 丁公曾在彭城以西追击刘邦,把刘邦打得大败,刘邦在情况十分危急之时对丁公说:我们两个都是英雄好汉,怎么要相互残杀? 丁公居然不再追赶刘邦,刘邦趁机脱身逃走。 项羽死后,丁公来拜见刘邦,想叙叙旧,升升官。 不料刘邦却下令将丁公杀死,并且告诫大家:丁公作为项羽的部下却不忠诚,使项羽丢失天下的,就是这个丁公,我杀丁公,目的是想让后世做臣子的,不敢再效仿丁公这样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