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岁钱”想必很多朋友都有美好的记忆。像老王,小的时候最喜欢过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可以收到压岁钱,把压岁钱存起来后面就可以买零食了。
可以这么说:开始时,压岁钱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意味着零花钱的提前预支。没有理解它的真谛。等到我步入社会之后,我只当它是一种习俗。遇见年小的就给一个红包,年长的也给一个红包。有时候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恶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己不知道到底该给谁,给多少合适?长辈也讲得不清不楚的,他们也对压岁钱的含义忘得差不多了,只是把“压岁钱”当成一种习俗而已。至于它背后的真意没有几个人在乎。
幸运的是,我是一个比较喜欢阅读的人。偶然之间买到一本关于《国学常识》的书。诶,里面就讲到了关于“压岁钱”的寓意。
“压岁钱”原称“压祟钱”,通常是过年的时候,长辈给未成年的晚辈发“压岁钱”,寓意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样解释可能有些不明不白。如果看过仙魔之类的书籍,大概知道邪祟这么一种说法。通俗点就是一些不好的东西,会给你带来霉运。而“压岁钱”就是一张符录一样可以镇压这些邪祟保你平安。再通俗点它就是相当于一张护身符,保你一岁平安。
“压岁钱”的起源于唐朝宫廷之内。当时一些后宫嫔妃会有一些春日散钱的风俗。类似于散财消灾。也是一种开春后的美好祝福,希望通过散钱给自己带来好的运气。比如皇帝可以常常临幸自己啊等等。在民间呢是“洗儿钱”的风俗。那时候发压岁钱还没有形成。直至到了宋元之后,春节开始有了发压岁钱的风俗。不过这个时候的“压岁钱”是没有购买的功能,不是流通货币,而是一种特制的币,叫“压胜钱”。
到了明清的时候,“
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那个时候可以用彩绳穿钱,是因为以前的钱是铜钱,采取的是天圆地方的意义制钱。因为这个缘故,有的地方把过年给孩子的“压岁钱”又叫“串钱”。
通过前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压岁钱”的形式一直在变,到了近代的时候,它又变成了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这时候成年的晚辈也有福利了,他们的红纸包里则是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
后面货币改成纸币后,长辈们又变了,变成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在经历一段历史后,我们现在的压岁钱感觉快成为一种过场了。所以如果以前不明白“压岁钱”,现在看完老王的简单介绍之后,是不是应该开始改变观念,找回自我了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