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拜年的_古人的拜年方式

每到拜年,到处是一片喜庆。家家户户放鞭炮,挂灯笼等等。对于小朋友来说那就是可以开开心心收红包了,一场场红包雨向你袭来;对于老年人,可以看到游子归来报喜拜年了。一年之中也只有春节,可以让一家聚得齐全。一年之中,也只有春节可以让人全身心的放松。
古人是怎么拜年的_古人的拜年方式

要说起们现在过年的拜年的话,那是各种操作让人总是莫名的开心。最明显的一点,看到朋友肯定是先道一声:胜年!或者:新年好!总之不管是谁,嘴里都满满都是喜庆的话。年年如此不会腻,那么有没有想过如果是古人过年的话?他们会怎么拜年呢? 我国的拜年历史悠久,可以这么现在还没有几个国家的建国史有我们的拜年习俗久呢!古时候那是有拜年和贺年之分: 拜年是向长辈叩岁! 贺年则是平辈相互道贺! 知道这个以后,在去拜年就要稍微留意。别乱了辈分,瞎喊了。
古人是怎么拜年的_古人的拜年方式

拜年的习俗,始于宋而盛于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正月朔日,为之元旦……士兵皆交相贺,民男女,亦皆鲜服往来拜节。”可见当时风气之盛,不仅士兵互拜,朝官也一样。他们不计相识与否,皆望门投帖,以示新春祝贺。 这里就是正月初一,是古人说的元旦。也许有朋友不理解,为什么不叫春节。春节其实是在民国时期才这么叫的。在我国的各个朝代对元旦的说法是不一致的。比如夏代的时候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直到汉朝汉武帝太初元年时,邓平等人创立了“太初历”,定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古人是怎么拜年的_古人的拜年方式

中华民国的时候,孙中山先生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就定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到了新中国后,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说的春节其实是民国的说法。古时叫元旦,而现在呢元旦变成了公历新年了。这里应该能理解为什么南宋吴自牧说元旦是我们现在拜年的场景了。 在宋朝的时候,比如那些上层社会人员,街坊邻居太多了怎么办。总不能拜它一两个月吧?他们就会派自己的仆人带名刺去拜年,这个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飞帖就是放里面。明朝的达官贵族是以投谒代替拜年。这里的名刺和名谒就是现在贺年卡的起源。 从清朝的时候开始,拜年又添加了“团拜”。就是一群人挨家挨户拜年,这个可能在农村比较明显。 说起来拜年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联络感情的一种形式。让乡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一些。因为看到人就贺年,相互之前道贺。多多少少可以降低平日积累一些不愉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2-05 14:46:34
下一篇 2023-02-05 14:50: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