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划龙舟的由来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祈福驱邪。龙舟竞渡源自中国古代的巫术祭祀活动,是祈求雨水的仪式之一,后演变祈祷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安康。
2.纪念屈原。相传龙舟竞渡起源于楚国,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屈原投江自尽后,乡民划船捞尸,演变为今日的龙舟竞渡。屈原被奉为英雄,人民以龙舟祭悼并缅怀他的爱国精神。
3.展示队伍合作。龙舟竞渡需要整只龙舟上的人员同心协力,同呼吸共划,展示出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和力量。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特征。
4.激发斗志。龙舟竞渡时,不同队伍间展开激烈比拼,舟手施展全身解数全力向前划船的场面,可激发观众的情绪和斗志。
5.传承文化。龙舟竞渡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其鼓乐队伍,舟形装饰等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划龙舟的活动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集体育、宗教、民间艺术于一体,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值得保护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