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是平等和谦虚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社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培育。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和误会,这也是很正常的事,问题是我们面对争执时的态度,这态度决定了事情发展的结局。
发生矛盾时,如果双方自觉地抱着谦让的态度,能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想法。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友爱。
谦让:就是虚心,不自高自大,是谦虚地礼让或者退让的意思。
举个例子:
张姨有对可爱的儿女,大的是姐姐。她平时的工作就是留在家里照顾好这两个小家伙。随着姐弟的慢慢长大,教育成了张姨心中的头等大事,这也是件让张姨觉得艰难又开心的事。因为这代表着儿女们的长大需要学习充实自己,但同时儿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让张姨百口难辩。
有次张姨拿了两个梨子给姐弟俩吃,只见姐姐拿了大的梨子,然后对弟弟说;我建议你拿小的。
这话张姨听了马上批评了姐姐:你为什么拿大的,让弟弟吃小的。张姨的意思就是说女儿不懂得让弟弟,就是爱幼。
但事件发生了,姐姐反驳张姨:孔融让梨这故事有道理的,但是我只是建议弟弟吃小的,免得浪费,并没有强制弟弟吃小的啊。
这时妈妈张姨沉默了。
这时弟弟也自觉地拿起小的梨子开心地吃了起来。
张姨顿然醒悟对儿女们满意地点了点头。

分析:
01、“谦让”背后带来的积极性影响及其真正意义
姐姐的做法是对的,孔融让梨的事故也是对的,谦让是一种美德,当一个人懂得谦让是好的。但过度的谦让只会让人觉得你是柔弱的,所以到底要不要谦让,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姐姐觉得弟弟他人年纪少,一时吃不了这么大的梨,建议弟弟拿小的,并不是姐姐她本人想拿大的梨。姐姐的做法具体来说是不提倡盲目跟从,要反对铺张浪费,凡事都应该量力而行。
而这时的妈妈认为姐姐没有做好一个姐姐的本分,爱护自己的弟弟。妈妈觉得姐姐应该把大的梨子让给弟弟吃,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但妈妈没有了解事情的本质,弟弟因为年纪小吃不完大的梨子。这样做只会浪费多余的梨肉。所以妈妈后来沉默了,默认女儿是对的,同时赞成儿子谦让的做法。
这让梨经历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起到积极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与人相处之道,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谦让一下化干戈为玉帛。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的一种修养,而且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令自己受益匪浅。

心怀谦让之心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问题。妈妈勇于接受自己错误的教育观点,并及时纠正采纳女儿的意见和建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勇于挑战的勇气和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的行为习惯,不但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与人相处时,多一分谦让之心,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我们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友好亲密,生活会更加会充满爱意。
02、 面对矛盾时家长们怎样正确教育孩子同时作好一个好的表率
这吃梨的故事应该是让梨才对,妈妈应该让弟弟先去拿梨吃。考验一下弟弟能否爱护自己的姐姐,而且会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当然了,妈妈最好把梨切成小块拿给儿女吃,省的分不均匀。

其实这折射出来的是教育的方式问题
当孩子的意见和父母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家长不妨试试这些方法,不但可以挽留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且可以正面教导孩子。
让孩子有话语权
当与孩子沟通有矛盾的时候,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判断是否正确。而不是用责备的语气来批评孩子,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尊重孩子
孩子得到理解和认可,同样他也会尊重和信任你,这就是做人的一种豁达的心胸。
谦让他人
教会孩子与人发生争执时,适度的谦让是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而不是一味的忍让,只会让你越来越卑微。懂得谦让他人的人才会收获他人的理解与支持,且是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
做孩子的好朋友 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和孩子进行亲密无间地交流,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宣告命令的语气的独裁者。
这类事情的发生,我相信每位家长并不觉得陌生。因为只要家里有两个小孩的时候,就算是买个玩具也要买大小一摸一样的,衣服鞋子等等都要你有我有大家一起有的态度才肯罢休。

其实一味的娇宠孩子是不对的。而我身边就有这样一对小姐妹,她们很少发生矛盾总是有爱友好的相处模式,原来她妈妈一直教导孩子应该互相有谦让之心。这样小姐妹们都可以快乐地生活成长,到了社会也就是有用的人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都会与他人发生冲突,都应该自觉地抱着谦让的心态去处理事情,而不是咄咄逼人,这样达不到双赢的局面,只会大家都受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利用构建精神文明社会,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当然这里指的谦让是谦虚的礼让和退让,不是愚味的忍让,适度的谦让体现的是个人的高尚情操,是礼貌的行为。家长应该教导孩子用谦让之心去与人相处,使自己不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