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风靡大街的“杀马特”造型吗,如今的人们不再追求怪异的发型,对染发却情有独钟。
人们染发,有的是为了凸显年轻潮流,有的想换个发色换个心情,还有的是为了掩盖住冒出来的白发……

古人是怎么染发的?
爱美的古人利用纯天然的中草药来染发。在医学典籍《外台秘要》、《本草纲目》等中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染发、固发方法。
莲子草是唐朝时期非常流行的用来保养头发的材料,有着养发、乌发的作用。

折断它的茎梗,就会有黑色的汁液流出,人们通常准备两斤莲子草,取出黑色汁液,混合五升地黄汁,再将松叶、防风、白芷等多种中草药浸泡在混合液体中长达数日。
随后将浸泡好的药液中加入芝麻香油、熊脂等,微火慢熬,直至其中的白芷颜色慢慢变成黄色,最后,将其中的药渣过滤,这便是成品“莲子草膏”了。
除此之外,能用来染发的材料还有五倍子和黑豆,黑豆染发剂可是隋唐时期常见的美发形式。

将黑大豆浸泡在醋中两天,之后加热捣烂,过滤豆渣熬成粘稠的膏状,使用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简单,只用将头发洗干净,晾干后涂上药膏即可,每日一次。

染发膏这个染发秘方被记录在了《隋炀帝后宫诸香药方》中,据记载,黑大豆是黑发的好帮手,健脾补肾,味甘性平,配上米醋,就能染黑白发。
头发是怎么变色的呢?
我们的头发由内而外分别为表皮层、皮质层和毛髓质三部分。

最外层的表皮层呈鳞片状,保护着皮质层,占头发总截面的15%,赋予头发光泽和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头发的色调;
皮质层是头发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占头发总截面的82%,它决定着头发的颜色、弹性、粗细等;
毛髓质是头发的中心部分,面积仅占头发总截面的3%,对头发的性质影响不大。
染发过程中,染发剂里的化学物质通过穿透头发最外面的表皮层,将表层的毛鳞片打开,紧接着小分子的染料会进入到毛发内部的髓质。

染料渗透到头发的内部后,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色素就被锁在了皮质层中。由于皮质层颜色发生了改变,我们的发色也就发生了变化。

染发会致癌吗?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绝大多数是化学染发剂,很少一部分是植物染发剂。
而化学染发剂都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染料中间体,同时也是化学染发剂的有效成分。

短时间内接触大量对苯二胺可能会出现急性中毒的症状。但我国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的含量一般要求控制在2%-6%,因此染发时不易出现急性中毒现象。
对苯二胺是一种强致敏性物质,在染发过程中无法避免会有一些染发剂接触到头皮。过敏表现主要有皮肤发红、出疹子、流黄水、眼睑浮肿等。
因此,偶尔染发并不会致癌,但头皮及皮肤敏感的人群在染发时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

所以,我们要健康染发,一年最多1-2次,时间间隔至少在三个月以上。还有尽量到正规店铺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