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到底对不对

养儿防老的本质是希望孩子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培养独立的人格,同时也能相互扶持和依靠。然而,如果走偏了,就会变成一种道德绑架,孩子们只顾追求个人利益而忘记了孝顺父母的责任。

我们有很传统的孝道文化,但没有特别成熟的亲子文化。

”养儿防老“把亲子关系描述为一种长期投资和渴望回报的行为。由此衍生了很多问题:比如重男轻女,因为在未来的男女婚姻关系中,男方普遍经济决策权力更大;比如从小就威胁式教育,”儿砸,以后媳妇儿要是对我不好怎么办?“;比如把独生孩子留在自己身边,不能报考外省,更不能闯荡国外。

在根深蒂固的「长期投资和渴望回报」的氛围中,从亲子关系到孝道关系,再到原生家庭和新生小家庭的感情纠葛、利益分配、认知差异,构成了”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纷扰复杂。让旁观者唏嘘,”看看隔壁老王的家务事,还是得多生几个娃防着老哇……“

而中国人喜欢养儿防老,大体有三个方面因素:

第一方面,社会缺少成熟的养老体系。

去年我去了西班牙和日本旅游,发现在那里的服务从业者中有很多白发老人。通过与他们的聊天,我了解到他们已经超过了65岁的退休年龄,但政府提供了不错的养老金和丰厚的福利。然而,这些老人在家里还是感到无所事事,于是选择参与服务业,从事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员、酒店接待员等工作。这些老人举止优雅、态度和蔼、知识丰富,给人一种很体面的感觉。

与此同时,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中,政府对于老人的保障体系并不完善。社会的工作机会对于老年人来说也非常有限。这导致无论老人的素养水平如何,他们都缺乏物质和精神上的养老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来提供支持和照顾。

为什么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到底对不对

不得不说,大环境促成了养儿防老的第一意识。

第二方面,个人缺少持续的经济能力。

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的几代人中,持续学习和持续经济能力并没有形成普遍的认知。因此,大部分人的知识体系在进入中老年后会停滞不前。同时,他们的经济能力也严重依赖于所属组织,即使是公务员、机关单位或企事业单位的老人,也缺乏脱离组织后的持续经济能力。更不用说那些依靠体力劳动为生的农民、工人和服务从业者,他们的经济能力本来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下降。

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过去的教育体系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终身学习的重视。人们在年轻时接受的教育往往无法满足后续的知识更新和技能需求。其次,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培训和再就业机会相对有限,缺乏为他们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此外,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健康等原因而无法继续从事原有的工作,导致经济能力的下降。

经济能力下降,甚至消失了,但老人也需要生活,养儿防老就会成为这样的指望。

第三方面,对未来的焦虑和依赖心理。

有趣的是,很多人甚至在他们自己还很年轻,甚至孩子只有7、8岁的时候就开始念叨着“养儿防老”的事情,所谓的防老从娃娃抓起。这个时代的变化如此之快,现在的人普遍都感到焦虑,谁也无法预测再过20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无法预知变化,也无法控制世界的样貌,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孩子来影响他们。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父母为了养育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长大后他们也要承担养育父母的责任。有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甚至推出了一些仪式感的活动,让父母感到他们的孩子真的很孝顺,将来可以依靠他们。这种心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上一辈人的影响、身边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未来的焦虑和心理依赖的影响。

总结

「养儿防老」这句话虽然没有错,但它只强调了利益关系,而没有揭示出其本质。如果我们只剩下了「养和防」的利益关系,而丢掉了亲情纽带,那将变得异常绝望和丑陋。

真正最好的「养儿防老」,应该是人格独立的同时,相互扶持。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不应该仅仅是利益的纽带,而是情感和相互依存的纽带。

家庭作为一个共同体,通过亲情的紧密联系,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经济困难以及各种大小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和万事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10-07 09:03:43
下一篇 2023-10-07 09:09: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