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蜀汉的后主,他的名字常常与“扶不起的阿斗”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一个无能的皇帝。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呢?让我们重新审视刘禅的统治,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庸主。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的后主。他在丞相诸葛亮的辅佐下处理国家事务,而诸葛亮则率军北伐曹魏。然而,在一个关键时刻,刘禅却中了反间计,召回了诸葛亮,导致蜀军失去了战机。这一事件被广泛传颂,给刘禅贴上了无能的标签。

然而,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禅的评价并不尽然如此。他认为刘禅就像一张白纸,当他任用贤相诸葛亮时,他表现出明君的品质。但在宠幸宦官和皇后的时候,他可能显得较为昏庸。尽管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财政和军政出现了下滑,但蜀地百姓仍然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刘禅虽然可能不是一个杰出的君主,但他成功保持了蜀汉的存续并继续对抗曹魏。他没有随意罢黜大臣,保持了朝中的稳定。这在当时的乱世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
至于“乐不思蜀”的故事,有人认为刘禅的做法是为了保命,让司马昭误以为他是个庸主,从而获得安宁的晚年。这种策略虽然有些狡猾,但也显示出刘禅的机智和谨慎。
因此,刘禅或许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无能,他作为蜀汉的后主,在困难的时刻保持了国家的存续,这已经足够证明他不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