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精神
——《革命精神》系列解读之二十二
2006年7月1日,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全面阐述了青藏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总结了青藏铁路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经验,充分肯定了铁路建设者们的伟大创举和建设奇迹,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形成过程: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重要的进藏路线,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青藏铁路经过几十年努力,项目四起三下:西格段814千米,20世纪50年代准备建设,1979年铺轨,1984年运营;格拉段1142千米(新建线1110千米),因存在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长期停建,最终克服难题于2001年6月开工,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带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这条神奇的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发展和幸福之园。
2016年9月12日,历时7年,总投资12.98亿元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完成,全线1956公里青藏铁路实现了“千里青藏一根轨”,列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
重大意义: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老西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生动体现。青藏铁路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链接: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终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景区。青藏铁路分为青藏铁路西格段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其中青藏铁路西格段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1800多个日日夜夜,五度炎夏寒冬,10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青藏铁路建设者以敢于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拼搏奋斗,开拓创新,攀登不止,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新的丰碑,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